2月19日,己未年正月初一,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雨水。
立春节气之后,天地回暖,地气上升化作雨水,滋养 生灵。中医学认为这个时候阳气开始生长,所以大自然中植物在土中长出芽苞、很多雌性动物开始孕育生命……这个时间段的气候特点可以用“天气转暖,余寒未 退,冷热无定”来概括。这其实也是我们生活中必须随之改变的标志。如果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会发现我们自身也会有一些变化,比如汗出增多,小儿尤其明显。
我们调摄原则就是“披发缓行,广步于庭,生而勿杀,与而勿夺”。春季适当调畅情绪,顺达意志,避开风冷,保持身体固密,只有和自然节奏合拍了,我们才不会违背自然的和谐,才不会产生因为气候变化引起的疾病。
当下时令饮食起居的调摄尤为重要,按照传统的理念,阳气初生时宜稍微增加食辛甘发散之品,发散外来的风寒之邪,助升人体的阳气。送给大家两个适合雨水节气食用的食疗方。
一、玉米茼蒿羹
玉米面一两,冷水调匀,下沸汤中,边下边搅拌,勿使黏着;
茼蒿二两,切细段,尽量细小,待粥成,出锅,加入茼蒿。
玉米:味甘性平,无毒,调中、开胃进食、通肠腑;茼蒿:味辛性平,无毒。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
功效:醒脾、开胃进食、清利大肠。
二、杏霜汤
粟米二斤,研细炒面微黄为度;甜杏仁八两,炒熟,研为细粉;青盐半两炒研。三物拌匀,瓷瓶中贮存,每日空心白汤调服一匙。
粟米:即小米,味咸性凉,主养肾气,去脾胃中热,益气;杏仁:味甘苦,温,润肺止咳,化痰通便。
《饮膳正要》谓之可“调顺肺气,利胸膈,通便秘,滋养咽喉,治痰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