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饮食习惯与肠胃道健康,不只从排泄物形状可以看出端倪,就连排泄物的味道也可以揪出健康警示。 民众有时候会发觉「今天大便怎么比以前还要臭?」专家提醒,多半跟饮食改变最相关,其中有七大臭味来源要特别注意。
纽约长老会医院及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胃肠病学专家 Daniel Freedberg 指出,吃下肚的食物会影响粪便细菌产生不同的气体,另外包含喝酒、吃药、肠胃疾病都可能导致粪便变臭,也需小心可能会是肠癌前兆。
臭味一:过量饮酒
前一晚若喝了数杯酒下肚,容易使隔天大便的味道更臭!过量饮酒易使血液中的酒精影响到胃、大小肠等消化器官,并改变肠壁通透性及肠道内的菌群,加上酒精含有大量的硫酸盐,结肠细菌会制造更多硫化物气体,不只会让便便难闻,还会出现腹泻、稀便的情形。
臭味二:服用抗生素
服用抗生素容易会容易扰乱肠道细菌,如杀死或改变细菌菌丛、影响粪便通过肠道的速度、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良,引起臭味及腹泻,还可能有肠胃道疾病风险。 其中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主持的研究指出,有抗生素使用史的人,一但饮食习惯过油,都可能与肠躁症前期有关。
臭味三:服用营养补充剂
现代人会靠服用营养保健品与补充剂来增强健康,但也可能会导致排泄物臭味加重。 其中包含软骨素、氨基葡萄糖(又俗称维骨力),常被用于膝关节退化及骨质增生、预防软骨流失,及大蒜素、大蒜胶囊保健品,内含的硫酸盐含量高,容易使结肠中的细菌将硫酸盐转化为硫化物气体,使排泄物臭味加重。
臭味四:乳糖不耐症
若天生拥有乳糖不耐症者,身体因为无法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本身消化系统就容易出现腹泻和胀气等症状,如果病人不小心误食或吃下过多奶制品,乳糖容易通过肠道出现吸收不良、腹泻与大便恶臭,最后面临跑厕所的窘境。
臭味五:十字花科菜及高脂饮食
平常爱吃含硫食物,如花椰菜和羽衣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或者乳制品、鸡蛋和肉类等食物,内含的硫酸盐都容易增加体内的臭味体,致使放屁或大便都会相当浓烈。 另外喜爱吃油炸、酥油烘焙、煲汤等高脂饮食,都可能肠道无法分解所有脂肪,导致小肠消化不全,大便浮一层油,闻起来特别臭。
臭味六:无糖、无卡的醣醇食物
另外,现代人担心肥胖,诉求无糖、无卡的饮食,改吃代糖食物来节省卡路里,然而食物中添加的山梨糖醇,容易将水分吸收至大肠引起腹泻,进而使排泄物产生臭味,山梨糖醇最常见在无糖口香糖、薄荷糖或药品中作为甜味剂或保湿剂,因此吃多了要注意可能会有大便臭或腹泻等情形。
臭味七:患有肠道疾病或感染
当排泄物的屁臭不臭不完全是大肠癌诊断的依据,肠胃道蠕动型态改变的征象,会以放屁味道变臭等形式来表现,更是健康警讯! 例如过去分享一名案例,高龄九旬的长辈因为排泄物及放屁变很臭,就医发现得肠癌。
此外如果常常放臭屁、臭便,且伴随黏液、腹部胀痛、排便习惯改变、贫血等症状,则要多留意健康状况,可能会是细菌感染、消化道出血或体内有恶性肿瘤之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