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可说是个文明病,现代人常对花粉、灰尘、微生物及各式食物过敏,症状包括了呼吸系统不适,或引起皮肤搔痒。 如果持续处在过敏的环境,身体不断慢性发炎,长久下来可能会诱发出其他慢性疾病。 不少人会选择进行过敏原检测,却发现虽然避开了过敏原还是有症状,这可能就是因为你忽略了「组织胺」在其中的影响力。
大家的过敏症状不一定相同,如果发现自己有2、3周以上都出现特定慢性症状(如: 头痛、头晕、疲倦、胀气,还有皮肤发炎等),就有可能是过敏。
可以透过抽血方式做过敏原检测,找出导致过敏的原因或食物,并咨询医师或营养师,改善周边不良环境,藉以避免过敏情形加剧。
避开过敏原还是不舒服,可能是组胺在搞鬼
然而,避开过敏原也没办法100%保证不会有过敏情形。 举例,曾遇过病人原本将过敏体质控制得很好,没想到最近总是无来由的出现过敏反应,她形容那种搔痒感由里而外、浑身极度不舒服,让她完全无法正常工作,必须要固定服用抗组织胺。
结果发现,这名患者因为看到相关研究指出可可的黄酮类能刺激大脑、预防失智,决定尝试在每天早上的咖啡中,加一匙可可粉,不仅添加口感,还希望能帮健康加分。「但其实可可粉是容易诱发组织胺的食物,易导致过敏反应。」建议患者停止吃可可粉后,严重过敏的问题也就不药而愈了。
许多小毛病都是组胺代谢失衡惹的祸
组胺是一种身体的保护机制物质,会参与免疫反应、调节肠道功能、也是神经传导物质的一种。 若组胺代谢失衡,会导致过敏、思觉失调症、忧郁、焦虑、行为障碍、自闭症等。 甚至,还会影响食欲、造成头痛的不适症状。
虽然组胺是身体可自行生成的物质,但是环境、冷热变化、压力、药物以及食物,都可能导致体内组胺代谢失衡。
营养师列举3类型高组胺食物清单
饮食方面主要有3个原因,会导致体内组胺居高不下,分别是直接吃下高组胺食物,或食物间接诱发身体释出组胺,又或者是影响组胺的代谢。
因此,若是怀疑自己是因为组胺过高问题,可以从常见的高组胺食物中,找出会使自己身体有过敏反应的食物,减少摄取后进行观察,看看症状是否有改善。 常见的高组胺食物总共有3个类型。
一、组胺含量高的食物
发酵饮品(红白酒、香槟酒、啤酒)、发酵食物(酸菜、醋、优格、酱油)、烟燻肉品(意大利腊肠、火腿、香肠)、干果(葡萄干、甜杏干)、大部分的柑橘类水果、熟成奶酪、某些坚果类(核桃、腰果、花生)、某些蔬菜类(酪梨、茄子、菠菜、番茄)、某些鱼类(沙丁鱼、鲭鱼、鲔鱼)。
二、诱发体内释放组胺的食物
柑橘类、奇异果、柠檬、莱姆、菠萝、木瓜、番茄、草莓、香蕉、小麦胚芽、可可与巧克力、带壳海鲜、人工添加物(苯甲酸盐、亚硫酸盐、亚硝酸盐、味精、人工色素等)
三、抑制DAO的食物(影响组胺代谢)
DAO是分解组胺的酵素,维持体内平衡。 因此,如果吃太多抑制DAO的食物,会影响组胺的代谢。 这一类的食物包括了:酒精、红茶、提神饮料、绿茶、马黛茶。
补充天然抗组胺槲皮素
除了少吃诱发组胺的食物,我们也能选择积极透过「抗组胺」来改善问题。 槲皮素又被称为天然的抗组胺,是黄酮醇类的重要代表,存在于水果、蔬菜和谷物等植物中,具有很好的抗发炎能力。 能够抑制肥大细胞以及嗜碱性球的组织胺释放,研究发现还有抗过敏及改善气喘的功效。
槲皮素最容易摄取的来源,是洋葱及带皮的青葱、苹果,尤其在紫洋葱中,更是具有较高浓度的槲皮素。 浆果作物中,则以草莓、覆盆子、黑醋栗、蓝莓、蔓越莓为代表。适量补充,能够调节组胺失衡的问题。
若是想要避免过敏情形发生,除了检验过敏原,还可以抽血检查体内的组胺浓度,若是过高则需要排除诱发出组胺的原因。 如此一来,才能够真正避免过敏问题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