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有毒 怎样吃药才最安全?

腾讯

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胶囊制剂在日常用药中占据较大比例,网友们纷纷采取各种对策。一时间,馒头胶囊、汤圆胶囊、黄瓜胶囊大行其道,而网路上“糯米胶囊壳”也卖的十分火爆。

健康观点大碰撞

正方:毒胶囊如此可怕,还是用馒头什么的包着吃吧。

反方:胶囊对于药物吸收有着重要作用,不应用食物取代,万不得已时可以选购空心胶囊。

毒胶囊有哪些危害?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这种由废皮革制成的明胶,其中往往含有重铬酸钾和重铬酸钠。用这种原料生产水解蛋白,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重金属六价铬等有毒化合物。

上海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位专家表示:摄入铬超标,主要的常见现象是偶然吸入超标的铬酸、铬酸盐后,会引起肾脏、肝脏、神经系统广泛病变,甚至死亡;经口摄入量超标,可能会引起胃肠道损伤,循环障碍,肾衰竭等。

“个性”方法吃胶囊是否靠谱?

网友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网民“色色猴”在微博上晒出了“馒头式胶囊药吃法”:1、买一馒头(包子发糕也可以,要热软);2、捏成凹片;3、拧开胶囊倒药进去捏口成团(为保证能吞进去,最好分为两颗)。

网友还自创出其他方法:包汤圆:自备蜂蜜及面粉(糯米粉更佳)和好,以药粉为馅,搓成小丸;水果团:拿一截香蕉挖洞,把药粉塞进去。

这些方法究竟合不合理呢?针对这些情况,川大华西医院日间门诊主任、消化内科教授马洪升表示:胶囊对药效发挥有作用,以上服药方法不可取。

马洪升介绍,药物做成胶囊主要出于几种考虑:一是有些药物对食道和胃黏膜有刺激作用,甚至可能造成灼伤;

二是药品的口感不好、易吸入气管引起呛食,或是在口腔中易被唾液分解。这些药装入胶囊,既保护了药物药性不被破坏,也保护了食道和呼吸道;

三是有些胶囊是肠溶胶囊,它作为保护壳一路保送药物进入肠道,让药物成分避开胃酸分解,安全到达肠道才能被有效吸收。还有些胶囊属于缓释胶囊,可以延长药物成分的释放时间,让药效更加稳定。

吉林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周余来教授认为,把胶囊拆开直接吃或者用馒头夹着吃的方法不科学,因为胶囊外壳对于发挥整个胶囊的药效是很重要的。具体来说,胶囊的外壳可以保护胶囊内部的颗粒或者粉末不被胃液破坏,缩短药物在胃液中停留时间,进而保证胶囊药效。周余来还表示,一些药物对人体口腔和胃部有刺激作用,必须在胶囊外壳的保护下服用才安全,以免对人体器官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剥开胶囊吞药粉,小心食管灼伤!

“医生啊,毒胶囊弄得人心惶惶,我一下子剥了三颗胶囊将药粉生吞下去,现在食管里火辣辣地痛啊。”前天一大早,杭州的黄阿姨捂着喉咙叫苦不迭,赶到杭州市中医院找消化科王小奇主任。黄阿姨说:“看了新闻说毒胶囊的事情,说重金属铬超标,慌死了。我将胶囊统统剥开,捏着鼻子吞下药粉,难吃啊。吞最后一种抗生素药粉时,喉咙里一下子像火烧一样,痛死了。”王小奇为黄阿姨做了仔细的检查,发现她的食道被药粉灼伤了。

昆明医学院药剂学专家鲁卫东表示,把胶囊拆开吃的方法并不可取。由于人体的胃液是酸性的,一些药物直接暴露在酸性环境下容易失去药理活性。一般明胶制成的胶囊外壳,在胃液中暴露15分钟以后才会溶解,延缓了药物接触胃液的时间。此外,一些药物对人体口腔和胃部有刺激作用,必须在胶囊外壳的保护下服用才安全。

胶囊有毒,如何以毒攻毒?

鉴于不少家庭常用药都是胶囊制剂,而短时间内无毒胶囊还没有上市,专家认为可以用肠溶片取代。鲁卫东解释,对于需要在小肠作用的药物,目前肠溶衣片是很好的替代品。肠衣片表面有层膜,能使药物不在胃内被分解,到了肠道里后才被吸收。肠溶衣片包衣物料主要为酸不溶、碱易溶的高分子化合物,能使片剂安全通过胃部,以减少对胃的刺激,还可避免药物在胃液中分解、破坏。

另外,空心胶囊也是一种选择。买“空心胶囊”如同购买处方药,需要登记,为的是一旦发现某种胶囊引发不良反应时,能立即通知消费者停用。

至于目前网上热销的糯米胶囊壳,某医药公司负责人介绍,市面上的确有号称糯米粉做成的胶囊壳,遇水就会胀开。但行业内,并没有大规模制作糯米粉材料的空心胶囊企业,建议网友谨慎购买。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