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真的是骗人的吗?

大洋网-信息时报

“唯一”真的是骗人的吗?

我想大家可能都听过那句话——我们每个人生而不完整,都是残缺的半个圆,于是我们终其一生在世界上寻找,希望能找到另外一半,拼在一起,才成圆 满。那样的“另一半”怎么可能不是唯一的呢?虽然茫茫人海中我们很多人没那么幸运早早遇到那最合适的另一半,但如果将就行事,随便拼合了并不合适的配偶, 那可是一辈子的痛苦。

有人会说,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万一总也遇不到那个最合适的人呢?难道就拖着不结婚了?还不如退而求其次,找个条件差不多的人就嫁了,只要 人好,兴趣爱好什么的婚后大可以慢慢磨合。我说,这可就错了。许多现代女性并不把“到了年纪赶紧嫁出去,过上别人眼中正常和美的日子”当做人生必须,她们 足够优秀,内心也足够强大,坚信宁缺毋滥,没有遇到那个唯一,就绝不轻易凑合。我觉得这才是对自己负责的婚恋态度。

没遇到唯一,也别轻易凑合

很多家庭悲剧不都是因为婚前没有坚持自己的标准,在没有遇到“唯一”的Mr.Right之前就接受了那个“差不多”的“次佳”吗?因为不是那 个最合适的人,所以心中永远暗藏遗憾,万一在婚后那个人出现了,更是纠结挣扎在放纵出轨与违心忍耐之间。我身边不止一个人告诉我,在没遇到那个人之前,她 以为恋爱结婚也不过如此,把一切都计划得妥妥当当,按部就班的也能相夫教子一辈子,可是那个人出现了,她才明白之前的半辈子竟是白活了,但是已经缔结的婚 姻,两个家庭的未来,还有幼小的孩子,都成为了现实的阻力,只能黯然神伤。“恨不相逢未嫁时”,那何不在婚前就找到那个“唯一”适合的人呢?

我知道婚后都可以相处可以磨合,俩人只要学识背景差不多,都通情达理没大毛病,就不难相濡以沫一起过一辈子。可是在这种磨合之中,我们可能会 因为理智、教养或者利益考量而保持克制,但真正的润滑剂只有一种,就是发自内心的爱意。只有足够爱对方,才能够对日常的磨砺甘之若饴,并且不断加深相互之 间的情感,这才叫磨合,而不是彼此忍耐。

如果一开始不够深爱,在漫长的几十年里,百般磨砺的同时,原有的一点点耐心也早就磨光了——日子当然还是能过下去,TA在你眼里简化成了孩子的父亲/母亲、搭伴儿承担生活成本的合作者、长期安全的性伴,唯独不是爱人。

而且,你们结婚时都已经是成年人,在之前的二三十年中早就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性情、观念、生活方式,想要半路改变,并不那么容易。与其选个不那么合适的配偶然后花半辈子时间去磨合,把双方都弄得精疲力尽互相妥协,还不如一开始就好好选择,找到那个真正适合你的伴侣。

对爱情有高要求,不代表把爱情当做生活唯一的重心

文摘里说,相信唯一,你就注定在茫茫人海东跌西撞寻寻觅觅,如同一叶扁舟想捕获一条不知潜在何处的鳟鱼,等待你的是无数焦渴的黎明和失眠的月夜。修辞很动人,但逻辑却有点儿奇怪——相信唯一又不是教你白日发梦转角遇见王子,干嘛要抱着这种“漫天撒网求中奖”的态度?

一个对心灵生活有高度要求的人,才不会这般“无事忙”。TA必然是自足的,不会将幸福完全寄托在他人的反馈与支持之上,TA的内心必然足够强 大坚定,才能坚持始终如一地听从内心的真实声音,而不是人云亦云,盲从于外界。TA必然首先清楚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最想过的生活是怎样的,知道自己需要 怎样的爱人。在没有遇到对方之前,努力做好自己,时刻做好迎接生命中最大的这份礼物来临。相反,正是那些根本不相信唯一,心中没有标准的人,才容易在婚恋 市场中挑花眼,看小A有房有车,小B英俊潇洒,小C温柔体贴……看似因为选择太多而烦恼,其实正是没有认识到内心真正需求的表现。

 

遇到唯一,仍需要经营

话又说回来,我非常同意毕淑敏女士文章中的另一个观点——即使得到了“唯一”,也不可放任自流。

她说:“唯一”不是终身的平安保险单,而是需要养护需要滋润需要施肥需要精心呵护的鲜活生物。没有比婚姻这种小动物,更需要营养和清洁的维生 素了。就像没有永远的敌人一样,也没有永远的爱人。爱人每一天都随新的太阳一同升起。越是情调丰富的爱情,越是易馊,好比鲜美的肉汤如果不天天烧开,便很 快滋生杂菌以致腐败。

删除掉比喻修辞,这段话的观点是我们常说的“婚姻需要养护与经营”。虽然我不太明白“越是情调丰富的爱情越是易馊”这个判断的因果关系是如何 推导出来的——通常大家都认为爱情需要更多情调来调剂与保鲜啊。难道是“秀恩爱分得快”的另一种表述?但是那句网络谐语的重点是在调侃表演性质的“秀”而 不是嘲讽“恩爱”本身呐?

好吧说正经的——的确,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万事万物一样,流转常新,变动不居。指望一劳永逸地“王子与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果然是童话的结局,现实生活中,即使我们遇到了那个最合适的人,也不意味着这段关系的静止。毫无变化的死气沉沉的婚姻生活是爱情的坟墓,细心呵护不断发展 的健康的婚姻则是爱情的保护伞。流水不腐的道理人人都知道,关键是要怎么为婚姻生活注入新意。网上关于这个的文章实在已经不少。我觉得,套用什么秘笈啊妙 招啊之前,首先要弄明白的是那些方式究竟适不适合你、TA、以及你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前不久的新闻里,那个给女朋友送丰胸套餐结果被发飙的小伙子,和那个 给男朋友送充气娃娃结果被分手的姑娘,都是悲剧的前例呐!

了解自己,

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

文摘里说,世上有多少婚姻的苦难,是因追求缥缈的“唯一”而发生啊!对我们普通的男人和女人来说,抵制唯一,也许是通往快乐的小径。

“抵制唯一”这个提法不太好理解,我把它解读为“克制完美主义倾向,用包容的眼光看待对方才能更快乐”。如果这样理解的话,这句话我是赞同 的。但是文摘的意思是,“世上没有唯一只能成为你的妻子或丈夫的人,只要有自知之明,找到相宜你的类型,天长日久真诚相爱,就会体验相伴的幸福。”真的如 此?这就要看大家对幸福的定义是什么了。

说到底,还是那句“认识你自己”。如果你是个不太容易受到亲密关系影响,对婚姻和家庭并没有太高期待的人,那么的确没必要坚持什么“唯一” ——毕竟坚持自己的选择是要承受一定来自社会或者家庭的压力的。而“相伴”的幸福感也的确不依赖于选择——你养只猫猫狗狗的伴侣动物也没那么挑,同样也能 享受到陪伴的温馨,更何况是一个活人,只要品质不太坏,“相伴”有什么难的?多少年来我们的外婆、母亲们不都是这样打着毛衣看着电视,一晚上跟配偶说不上 三句话,但只要他晚上不出门就觉得日子不错吗?

但如果你想过的生活并非如此,那还是相信唯一,而不是相信“我要选某一类男/女人中的随便一个”比较好。性格不够成熟的人,可能会被一类人身 上的共同特质所吸引——往往还是表象性的特征,比如有人控激萌萝莉,有人控御姐女王,有人连找几个女友个个都爱查岗……但当你真正理解了内在的自我所遇到 的过往困境与真实意愿之后,你会发现那种弥补性的寻找只是一种替代,或许你很容易对同一类人产生好感,但这种好感不会长久持续。当你获得真正的爱情之后, 你才会明白,你根本不是因为TA的某种特质而爱上TA的,TA就是唯一。即使TA的身边站着一个学历相同经历一致性格相似的双胞胎兄弟,TA的存在仍然无 可替代。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