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上有一个很奇异但又常见的现象,说它奇异是因为令人费解,说它常见是因为司空见惯。那些越优秀越能干的“胜女”们往往很难找到一个亲爱的,深爱的人来告别单身,成为乏人问津的“剩女”,变成了蔡依林嘴里“没人疼没人爱”的“单身公害”。
为什么越优秀越容易被剩下?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被过度放大了的“完美情结”。抱着宁缺毋滥的心理寻找另一半本身并没错,但“过犹不及”这个词在择偶中的哲理性同样残酷的有些赤裸。如故事里的徐华一样,工资没我高的不要,长得矮的不要,对方有孩子的不要……在那么多的“不要”约束下,能“要”的人还有吗?
大多数剩女们都很委屈,我只是想要一个各方面都可以的人,难道没有吗?有!那些个高、多金、帅气、暖心、痴情的完美男人经常出现在小说或者电视剧里呢。艺术,源于生活里的期望,却必须要高于残酷无比的现实。所以,在你的身边,很难看到。
宁缺毋滥,表面上看来很值得赞赏,但细想起来,你真的已做好豁出去独身一辈子的准备吗?在感情洁癖的覆盖下,有不少不能忍受的瑕疵其实是女人们自己过于吹毛求疵。
你很优秀,毋庸置疑,但在寻找爱的时候务必请忘记你的优秀,再耳聪目明的人在感情面前也需要半眯起眼睛,才能用心去享受爱的温度。爱情很复杂,因为它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没有一个现成的尺子可以去衡量比对;爱情很简单,因为它其实可以不那么计较得失,不那么在乎盈亏。
你经常会发现一些看上去呆萌傻的女孩在睿智精明的精英男身边,被宠爱得有些不可思议;你经常会发现很多高大帅气的男生身边站着一个怎么看都不协调的丑小鸭。是的,爱情之所以有趣,就在于它的多重标准性和它的不可臆测性。如果大家必须贪婪的话,每个人的完整需求恐怕大致相同,但如果大家要去选择最适合自己、最看重的优点时,就会有不同的选择和多样性的满足。
其实所谓的要求,首先应该是灵活的,现实的。死板的要求不是要求,而是刁难。你刁难的并非异性,而是不懂异性的自己。如果降低要求是在廉价出手,那么是你自己在人为地把婚姻默认成了一种交易,抑或一个游戏。
一个太过执着于“完美”的女人,她的人生终归会有一个结局,那就是——“不完美”。
支 招
大龄优质单身女 不如谈个姐弟恋吧
在这个资源过剩的年代,人们的婚恋选择也受到了严重挑战,总觉得还能遇见更好的,于是就有一波又一波优质的男生女生成为了优质的大叔阿姨。随着社会包容度的提升,大龄单身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但是能有一个港湾,谁不愿意靠岸呢?越来越多的大龄单身女性渴望一个家庭,但是又总是走不出自我的困境。到底该如何摆脱单身状态呢?不妨试试下面的办法吧。
1.降低经济要求
社会发展到转型期,很多优秀女性接受了先进的女权主义,认为女性应该独立有自我,但是于此同时,传统观念又根深蒂固,觉得男人才是家庭支柱,男人应该承担家庭的经济支出。这种自我矛盾的观念导致很多女性无法找到合适的男性。
对于一些快要步入中年的女性,大多数在职业上已经取得不错的发展,经济能力自然也不容小觑,对于这些女性,不妨降低对男性的经济要求,更多的关注男性其他方面的能力,譬如他如果能做一桌拿手的好菜、他能够在你生病的时候主动问候并提供帮助,这样的温暖的人,哪怕他收入并不比你多,但是至少会让你觉得生活还有温度,共度余生也是好的。
2.放开传统心态
很多年届40岁左右的女性对于自己伴侣的要求很矛盾,一方面希望找年龄相仿的、同时又在社会地位和收入上互相匹配的男性,但另一方面又清楚地知道,这样的男士要么已婚,要么又很受年轻小朋友的欢迎,自己没有竞争力。在纠结的同时,耽误了自己诸多好时光。
其实,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熟女了,在经济上可以完全负担自己的生活,那么不妨放开自己的心态,不要给自己太多限制,譬如能够和自己小几岁的男生谈恋爱未必也不是一个好选择。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或许能收获不一样的幸福,就如著名设计师Vara wang一样。
3.重新看待婚姻
很多优质单身的大龄女性,之所以会觉得自己不幸福,多数跟看待婚姻的观念有关。很多人觉得没有成就婚姻,自己的人生就是失败的。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想,婚姻只是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一个阶段,它和单身、独身都是平等的。
如果能这样调整对婚姻的看法,或许你谈恋爱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尽情享受恋爱的春风絮语,或许更容易成就完美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