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这是许多父母的一句口头禅,每当孩子的作业本上出现了“差”时,父母总爱拿这句话来“慰劳”他们。也许父母说这 句话是无心的,或许想以这种方式来激励孩子上进。然而,对于孩子来说,不管父母是出于怎样的心理,这句话带给他们的只有伤害。如果父母经常这样否定孩子, 孩子就会变得怯懦自卑,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跟你说过多少次,为什么就是不长记性?”面对孩子在同一个问题上犯了一次又一次的错误,父母忍不住这样训斥道。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小孩子犯错,上帝也会原谅的。”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不允许孩子犯错,就是不允许孩子成长。
“你再不听话,我就打你屁股了。”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最喜欢用这种恐吓的手段阻止孩子的行为或要求。其实,说这句话时,孩子就知道你已经无计可施了,即便你真的打了他屁股,也未达到教育的目的,只会让孩子感到委屈,变得逆反。
“孩子,爸爸(妈妈)这辈子没什么奔头了,一切都靠你了,你要好好学习!”这句话表面上很受听,其实是在无形中向孩子施加压力,同时也向孩子传递了一个 负面信息:既然父母选择逃避,我为什么不可以呢?父母把一切寄托在一个幼小的孩子身上,无异于给他们戴上了一把沉重的枷锁。
“别问为什么,我说不行就不行。”专制的家长常常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威,以为这样就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却不知道尊重是相互的,要想得到孩子的尊重,首先就要学会尊重孩子。
“一天就知道玩,还不赶紧写作业。”父母最看不惯孩子一回到家就玩,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他们,让他们以学业为重。而事实上,玩和学习并不矛盾,只要掌握好分寸,二者可以兼顾。每天紧紧地盯着孩子,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