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咪达普利片

药品百科
1.原发性高血压2.肾实质性病变所致继发性高血压

药品名称

盐酸咪达普利片

通用名称

盐酸咪达普利片

英文名称

Imidapril HydrochIoride Tablets

汉语拼音

Yansuan Midapuli Pian

适应症

1.原发性高血压2.肾实质性病变所致继发性高血压

规格

(1)5mg(2)10mg

用法用量

一般成人1日1次口服盐酸咪达普利5~10mg。根据年龄症状适当增减。但严重高血压患者、伴有肾功能障碍高血压患者以及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最好从2.5mg开始用药。本品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对肌酐清除率在30mL/分以下、或血清肌酐在3mg/dL以上的严重肾功能障碍患者,用药需慎重,或剂量减半、或延长用药间隔。[由于排泄延迟可能造成血压过度下降及肾功能恶化。]

成份

化学名称:(-)-(4s)-3-[(2s)-2-[[(1s)-1-乙氧羰基-3-苯丙基]氨基]丙酰基]-1-甲基-2-氧翁咪唑-4-羧酸·盐酸盐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20H27N3O6·HCl分子量:441.91

性状

本品为白色片。

不良反应

临床试验:    总例数858例中,有不良反应报道的为50例(5.83%),主要不良反应有咳嗽23例(2.68%)、咽部不适4例(0.47%)、胃部不适2例(0.23%)、心悸2例(0.23%)等。此外,临床检查值异常者,可能与本药物有关的为56例(6.53%),其中主要有ALT(GPT)升高2.03%(15/739)、AST(GOT)升高1.76%(13/739)、肌酐升高0.83%(6/722)等。使用调查(1993年10月~1999年9月)    总例数5774例中,有不良反应报道的为390例(6.75%),主要不良反应有咳嗽275例(4.76%)、低血压15例(0.26%)、眩晕13例(0.23%)、头痛11例(0.19%)、咽部不适8例(0.14%)、蹒跚8例(0.14%)、皮疹7例(0.12%)等。严重不良反应1)伴有呼吸困难的面部、舌、声道、咽喉肿胀症状的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生频率不详),出现异常时立即中止用药,给予抗组胺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保护呼吸道等的适当处置。2)严重血小板减少(不到0.1%),此时要立即中止用药,作适当处置。3)偶有急性肾功能障碍(发生频率不详)或肾功能障碍进一步恶化(不到0.1%)发生,因此要通过肾功能检查等进行充分观察,出现异常时,中止用药并进行适当处置。4)偶有严重高血钾症(不到0.1%)发生,因此要进行充分观察,出现异常时,进行适当处置。5)偶有剥脱性皮炎、皮肤粘膜眼综合征(Stevens-Johnson)、天疱疮病症状(发生频率均不详)发生,因此,出现红斑、水疱、瘙痒、发热、粘膜疹等时,要中止用药,进行适当处置。同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1)有报道其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引起各种血细胞减少,因此出现此类异常时,应立即停药作适当处置。2)有报道其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引起胰腺炎,因此,出现血中淀粉酶、脂酶升高等现象时,应停药进行适当处置。其它不良反应    发现不良反应时,停止用药作适当处置。   0.1~不到5% 不到0.1% 频率不详 血液   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积、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增多。   肾脏 血清肌酐升高、BUN升高 蛋白尿   精神神经系统 头痛、眩晕、蹒跚 站立眩晕、失眠等 困倦 循环系统 低血压 心悸   呼吸系统 咳、咽部不适感 痰、干咳   消化系统   恶心、反胃、呕吐、胃部不适、腹痛、食欲不振、腹泻等   肝脏 AST(GOT)、ALT(GPT)升高 AI-P、LDH上升,黄疸 γ—GTP升高 过敏症 皮疹、瘙痒   光过敏症、荨麻疹 其它 血清钾升高 耳鸣、口渴、CK(CPK)升高,胸部不适,疲劳,倦怠感、面部潮红、浮肿、味觉异常 脱毛、震颤、乏力感、低血糖

禁忌

1)对本药物成分有过敏史的患者2)有用其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病史的患者,以及有遗传性、获得性、特发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的患者,(可能发生伴有呼吸困难的血管神经性水肿。)3)用葡萄糖硫酸纤维素、色氨酸聚乙烯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进行吸附分离治疗中的患者“可能引起休克”(参考[药物相互作用]项)4)用丙烯腈甲烯丙基磺酸钠膜(AN69)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中的患者“可能出现过敏症状”(参考[药物相互作用]项)5)妊娠或可能妊娠的妇女(参考[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项)6)对于正使用富马酸阿利吉仑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不包括使用其他降压治疗但不能很好控制血压的患者)“有增加非致死性脑卒中、肾功能损伤、高钾血症及低血压的风险”(参考[注意事项]2:重要的基本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慎重用药(对下列患者慎重用药)1)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或单侧肾动脉狭窄患者(参考[注意事项]2:重要的基本注意事项)2)高血钾症患者(参考[注意事项]2:重要的基本注意事项)3)肾功能障碍患者(参考[用法用量]项下的“注意”,及[不良反应]项下的“严重不良反应”)4)脑血管障碍患者(过度降压可能引起脑血流不足、使病情恶化)5)高龄患者(参考[老年用药]项)2.重要的基本注意事项1)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或单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由于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小球滤过压降低,可能引起肾功能迅速恶化,因此治疗上如果不是必须,应尽量避免使用本药物。2)对于高血钾症患者,可能使高血钾症恶化,因此治疗上如果不是必须,应尽量避免使用本药物。此外,由于肾功能障碍、控制不良的糖尿病等易引起血清钾升高,这类患者可能出现高血钾症,因此应注意血清钾值。3)与富马酸阿利吉仑合用时,可能引起肾功能损伤、高钾血症及低血压,因此应同时观察患者状态慎重给药。与正在使用富马酸阿利吉仑且eGFR小于60ml/min/1.73m2的肾功能损伤患者合用时,除非判断为必须用药,否则应避免合用4)伴有Ⅰ型糖尿病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用药初期(1个月以内)可能出现肾功能迅速恶化和高血钾症,因此用药初期要测定血清肌酐值和血清钾值,如发现肾功能迅速恶化和血清钾值上升,则需减量或中止用药。5)本药物对下列患者首次用药,可能出现一过性血压急剧下降,因此需从小剂量开始用药,增加剂量时边充分观察患者状态边缓慢增量。①严重高血压患者②血液透析中的患者③正使用利尿药的患者(尤其刚开始使用利尿降压药的患者)④正在进行低盐疗法的严重高血压患者6)由于降压作用可引起眩晕、蹒跚,高空作业、驾车等有危险性的机械操作要注意。7)手术前24小时最好不用药3.其它有报道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物使用过程中,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易引起低血糖。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对孕妇或可能妊娠妇女禁用本药。服用本药过程中发现妊娠时应立即停药。有报道妊娠中期及末期给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高血压患者,出现羊水过少、胎儿/新生儿死亡、新生儿低血压、肾功能障碍、高血钾症、囟门形成不全以及羊水过少症引起的四肢拘缩、头骨面部变形等异常。在国外进行的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妊娠初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发生胎儿畸形的相对风险高于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2)哺乳期妇女慎用本药,必须用药时,应中止哺乳。动物试验(大鼠)发现药物可转移到乳汁中。

儿童用药

本品对儿科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尚未建立。

老年用药

从低剂量(如2.5mg)开始,边观察患者状态边慎重用药。1)本品主要从肾脏排泄,一般高龄患者肾脏功能降低,血药浓度持续较高水平,易出现不良反应或易使作用增强。2)对高龄患者一般不易过度降压(易发生脑梗塞)。

药物相互作用

(1)合用禁忌(不能合用) 药物名称 临床症状、处置方法 机制、危险因素 用葡萄糖硫酸纤维素、色氨酸聚乙烯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进行吸附分离治疗 Liposorber Immusorba TR Cellsorba等 可能引起休克 带负电荷的葡萄糖硫酸纤维素、色氨酸聚乙烯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使得血中激肽系统生成亢进,本药物抑制缓激肽的代谢使其积蓄。 用丙烯腈甲烯丙基磺酸钠膜(AN69)进行血液透析 可能发生过敏症状 AN69为多价离子,使得血中激肽系统生成亢进,本药物抑制缓激肽的代谢使其积蓄 2.合用注意(合用时需注意) 药物名称 临床症状、处量方法 机制、危险因素 保钾利尿剂(安体舒通、氨苯喋啶等) 钾补充剂(氯化钾等) 可能出现血清钾升高 合用时注意血清钾值变化 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降低醛固酮分泌、减少钾排泄。对肾功能障碍患者要特别注意 富马酸阿利吉仑 因可能引起肾功能损伤、高钾血症及低血压,所以应充分观察肾功能、血钾值及血压。与正在使用富马酸阿利吉仑且eGFR小于60ml/min/1.73m2的肾功能损伤患者合用时,除非判断为必须用药,否则应避免合用。 合用可能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作用。 锂制剂(碳酸锂) 可能引起锂中毒(嗜睡、震颤、错乱等)定期测定血中锂浓度,出现异常时减量或中止用药 促进肾小管对锂的再吸收 利尿降压药(三氯甲噻嗪、双氢克尿噻等) 使用利尿降压药的患者首次服用本药物时可使降压作用增强,应从小剂量开始谨慎用药。 利尿剂使血浆肾素活性升高,本药物可引起急剧血压下降 非甾体抗炎药物(消炎痛等) 可能减弱降压效果 定期观察血压,作适当处置。 非甾体抗炎药物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本药物的降压作用减弱。 可能使肾功能恶化。发现异常时,应中止用药,进行适当处置。 非甾体抗炎药物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肾血流量。 卡里定Ⅰ缓激肽原酶制剂 与本药物合用可能引起过度血压降低。 本药物的抑制激肽分解作用和卡里定Ⅰ缓激肽原酶制剂的激肽生成作用,增强血管平滑肌的舒张。 其它有降压作用的药物(降压药、硝酸类制剂等) 可能增强降压作用 定期测量血压,调节两种药物用量。 使作用(降压作用)相加。

药物过量

现有的文献表明,药物过量能够导致过度的外周血管扩张,继发或延长体循环低血压状态,表现为低血压、头晕、头痛、疲劳、嗜睡,严重者出现休克或死亡。轻者置患者于卧位,血压低者给予补液、升压治疗;显著的低血压反应的患者,应及时在心肺监测的同时,给予积极的心血管支持治疗。

药理毒理

1.药理作用本品为抗高血压药,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口服后,在体内转换成活性代谢物咪达普利拉,后者可抑制ACE的活性,阻止血管紧张素Ⅰ转换成血管紧张素Ⅱ,使外周血管舒张,降低血管阻力,产生降压作用。2.毒理研究(致癌、致突变和生殖毒性)大鼠和小鼠分别长期口服本品(每日10mg/kg和每日30mg/kg)18个月和4个月,均未发现有致癌作用。细菌的逆转变异试验、小鼠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试验均未见致突变作用。大鼠和家兔的生殖毒性研究未见致畸和致死作用。

药代动力学

本药物在体内除药物原形外还检出鉴定了4种代谢产物。这些代谢物中只有二酸体(咪达普利拉)具有活性。1.血浆药物浓度(1)单次给药健康成年人单次口服本品10mg,约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半衰期约为2小时。活性代谢物咪达普利拉在服药后6~8小时达最高血药浓度(约15ng/ml)后,以8小时的半衰期缓慢从血浆消失。(2)连续给药1)健康成人健康成年人1日1次口服本药物10mg连续7日,咪达普利拉的血浆浓度在3~5日趋于稳定状态。健康成年人1日1次口服本药物10mg连续7日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代动力学参数 咪达普利 咪达普利拉 单次用药 连续用药 单次用药 连续用药 Cmax(ng/ml) 28.9 27.1 7.8 20.3 Tmax(h) 2.0 2.3 9.3 7.0 T1/2(h) 1.7 1.6 14.8 7.6 AUC0-24h(ng.h/ml) 113.3 113.6 107.8 246.6 (平均值,n=6)(2)肾功能障碍患者伴有严重肾功能障碍的高血压患者(血清肌酐:3.3、2.9、1.9mg/dl),1日1次服用5mg连续用药时,其血浆咪达普利拉的浓度变化,与无肾功能障碍高血压患者服用10mg的情况相比较,血浆浓度达峰时间(Tmax)延长(约为11小时)且清除半衰期延长(约为18小时)。肾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浆浓度峰值(Cmax)(约为18ng/ml)比无肾功能障碍患者的值(约为11ng/ml)要高。2.代谢、排泄健康成年人单次口服本药物10mg,24小时内尿中总排泄率为服用剂量的25.5%。

贮藏

密封,25℃以下干燥处保存

包装

铝塑泡罩,10片×1板/盒

有效期

36个月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天津田边制药有限公司 地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区微三路16号 邮政编码:300385 电话:022-23960505 药物安全咨询电话:022-83962556 传真:022-23979555 网址:www.tanabe.com.cn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