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饮食控制、体育锻炼的辅助方式,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适用于单独使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以及使用盐酸吡格列酮和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病人。
药品名称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
通用名称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
英文名称
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 and Metformin hydrochloride Tablets(15mg/500mg)
汉语拼音
BiGeLieTongErJiaShuangGuaPian
适应症
作为饮食控制、体育锻炼的辅助方式,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适用于单独使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人,以及使用盐酸吡格列酮和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病人。
规格
每片含盐酸吡格列酮(以吡格列酮计)15mg和盐酸二甲双胍500mg。
用法用量
一般2型糖尿病治疗应以病人的耐受性和有效性为基础个性化治疗,应不超过每日最高推荐剂量盐酸吡格列酮45毫克,盐酸二甲双胍2000毫克。推荐剂量起始剂量应以病人已在使用的盐酸吡格列酮和/或盐酸二甲双胍的剂量为基础。本品一日剂量可分次服用,与食物同服可降低与盐酸二甲双胍有关的胃肠道副反应。开始服用本品或随着剂量增加后,病人应谨慎监测与液体潴留相关的不良反应。单独使用盐酸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病人,基于盐酸吡格列酮常用起始剂量(15-30mg/日),服用本品一日一次或一日两次,每次一片,根据治疗反应的评估结果再逐渐增加剂量。使用盐酸吡格列酮和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转为本品治疗的病人,应根据病人正在服用盐酸吡格列酮和盐酸二甲双胍的剂量,选择服用本品一日一次或一日两次,每次一片。最高推荐剂量盐酸吡格列酮的最高推荐剂量为45毫克,盐酸二甲双胍的最高推荐剂量为2000毫克。
成份
每片含盐酸吡格列酮15mg,盐酸二甲双胍500mg。
性状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不良反应
据国外文献报道:为期16周的临床试验中,安慰剂加盐酸二甲双胍与盐酸吡格列酮30毫克加盐酸二甲双胍比较,发生率≥5%的副反应分别是上呼吸道感染(15.6%和15.5%)、腹泻(6.3%和4.8%)、水肿(2.5%和6.0%)和头痛(1.9%和6.0%)。为期24周临床研究中,盐酸吡格列酮30毫克加盐酸二甲双胍与盐酸吡格列酮45毫克加盐酸二甲双胍比较,发生率≥5%的副反应见表1。由于副反应导致停药,两个治疗组分别是7.8%和1.7%。
禁忌
本品不适用于已确定的纽约心脏联合症(NYHA)心脏衰竭Ⅲ或Ⅳ的病人。另外,本品不适用于下列病人:1.肾衰或肾功能障碍(如血清肌酐水平≥1.5毫克/dL[男性],≥1.4毫克/dL[女性]或肌酐清除异常)可能引发心血管虚脱、急性心肌梗死和败血病。2.已知对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成分过敏者。3.急性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随昏迷或不伴随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用胰岛素治疗。接受静脉注射碘化造影剂在内的放射治疗的病人应暂停使用,因为这些治疗可能导致肾功能急性变化。
注意事项
一般:盐酸吡格列酮只有胰岛素存在时,吡格列酮才产生降糖效果,因此本品不宜治疗1型糖尿病病人或糖尿病酮酸中毒。低血糖:接受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或其它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病人,可能出现低血糖的风险,降低联用药物的剂量是必要的。心脏:在美国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中,NYHAⅢ级和Ⅳ级心脏病人除外,在单独使用吡格列酮或联合磺酰脲类或二甲双胍使用,与安慰剂组比较,与体积膨胀有关的严重心脏副反应事件发生率没有增加。当吡格列酮与胰岛素联用,有少数有心脏病史的病人发展为充血性心衰。之前已批准的吡格列酮临床研究,未观察NYHAⅢ级和Ⅳ级心脏病人,对这类病人如何使用吡格列酮未加说明。在吡格列酮新药市场监测期中,报道了充血性心衰病例(无论病人是否已知自己有或无心脏病史)。水肿:在所有美国吡格列酮临床研究中,与安慰剂组比较,服用吡格列酮水肿发生比较频繁且与剂量相关。在新药市场监测期,均收到轻度或中度水肿报告。包括吡格列酮在内的噻唑烷二酮类能够引起液体滞留,从而加重或导致充血性心衰,有心衰风险的病人需谨慎使用本品。需严格监控病人心脏衰竭的征兆和症状。体重增加:单独使用或联合其它降糖药使用,吡格列酮均观察到体重增加且与剂量有关。体重增加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水肿和脂肪累积相关。排卵:服用吡格列酮,和其它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类似,可能导致绝经期前不排卵的妇女重新排卵。因此,当服用本品时,应推荐绝经前妇女应当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临床研究中没有考察可能
儿童用药
儿童不应使用。
老年用药
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盐酸吡格列酮在健康志愿者研究了吡格列酮(45毫克,1次/日)与下列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如下:口服避孕药:同时服用吡格列酮(45毫克,1次/日)和口服避孕药(1毫克炔诺酮加0.035毫克乙炔雌二醇,1次/日)21天,乙炔雌二醇的AUC(0-24h)和Cmax分别下降11%和11%~14%,炔诺酮的AUC(0-24h)和Cmax无显著变化。乙炔雌二醇药代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尚无定论。咪达唑仑:同时服用吡格列酮和单剂量咪达唑仑糖浆7.5毫克15天,咪达唑仑的AUC(0-24h)和Cmax下降26%。硝苯地平ER:对于男性和女性志愿者,联合应用吡格列酮(45毫克,1次/日)7天,硝苯地平ER(30毫克,1次/日)4天,与未变化硝苯地平的最小平方法平均值(90%CI)比值,Cmax为0.83(0.73-0.95)、AUC为0.88(0.80-0.96)。硝苯地平药代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尚无定论。酮康唑:联合应用吡格列酮(45毫克,1次/日)和酮康唑(200毫克,2次/日)共7天,与未变化吡格列酮的最小平方法平均值(90%CI)比值,Cmax为1.14(1.06-1.23)、AUC为1.34(1.26-1.41)、Cmin为1.87(1.71-2.04)。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应用吡格列酮(45毫克,1次/日)和阿托伐他汀钙(LIPITOR,80毫克,1次/日)共7天,与未变化吡格列酮的最小平方法平均值(90%CI)比值,Cmax为0.69(0.57-0.85)、AUC为0.76(0.65-0.88)、Cmin为0.96(0.87-1.05)。与未变化阿托伐他汀钙的最小平方法平均值(90%CI)比值,Cmax为0.77(0.66-0.90)、AUC为0.86(0.78-0.94)、Cmin为0.92(0.82-1.02)。吉非贝齐:10名健康志愿者连续服用2天吉非贝齐(口服600mg,2次/日,一种CYP2C8抑制剂)后,同时服用吉非贝齐(口服600mg,2次/日)和吡格列酮(口服30mg),结果显示吡格列酮暴露量(AUC0-24)是未服用吉非贝齐时的226%。利福平:10名健康志愿者连续服用5天利福平(口服600mg,1次/日,一种CYP2C8诱导剂)后,同时服用利福平(口服600mg,1次/日)和吡格列酮(口服30mg),结果显示吡格列酮AUC下降了54%。在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吡格列酮对下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影响:非索非那
药物过量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本品含有两种用于2型糖尿病的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盐酸二甲双胍,属双胍类;盐酸吡格列酮,属噻唑烷二酮类。盐酸吡格列酮盐酸吡格列酮的作用机制依赖胰岛素的存在。盐酸吡格列酮通过降低外周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增加了依赖胰岛素的葡萄糖处理,降低了肝糖输出。盐酸吡格列酮为高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的激动剂,其主要作用机理为激活脂肪、骨骼肌和肝脏等胰岛素所作用组织的PPARγ核受体,从而调节胰岛素应答基因的转录,控制血糖的生成、转运和利用。在糖尿病动物模型中,吡格列酮降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引起的高血糖、高胰岛素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在许多的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中可观察到,吡格列酮代谢产物可增加胰岛素依赖组织的敏感性。盐酸二甲双胍盐酸二甲双胍可改善2型糖尿病人的糖耐量,降低基础和餐后血糖。盐酸二甲双胍可降低肝糖产生,降低肠内糖吸收,并通过增加外围血糖吸收利用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毒理研究本品尚未进行该项研究,下面数据为盐酸吡格列酮和盐酸二甲双胍单独使用时的研究结果。盐酸吡格列酮遗传毒性:Ames试验、哺乳动物细胞正向基因突变试验(CHO/HPRT和AS52/XPRT)、CHL细胞体外细胞遗传学试验、非程序性DNA合成试验和体内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生殖毒性:在交配前及整个妊娠期,每日经口给予本品剂量达40毫克/千克/日(按体表面积折算,相当于临床推荐最大剂量的9倍),对雌、雄大鼠的生育力未见不良影响。致癌性:用雌、雄大鼠进行了一项为期2年的致癌性试验,经口给药剂量达63毫克/千克/日(按体表面积折算相当于临床推荐最大剂量45毫克的14倍),结果显示,除膀胱外,其它器官未出现给药所致的肿瘤。给药剂量≥4毫克/千克/日(按体表面积折算,几乎与临床推荐最大剂量相等),在雄性大鼠体内发现良性或恶性过渡性细胞肿瘤。这些结果与人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清楚。用雌、雄小鼠进行了为期2年的致癌性试验,经口服给药剂量达100毫克/千克/日(按体表面积折算,相当于临床推荐最大剂量的11倍),结果任何器官均未出现因给药所致的肿瘤。在对临床试验中接受本品一年的1800多名病人进行的尿细胞学前瞻性评价中,未发现膀胱肿瘤。盐酸二甲双胍遗传毒性:盐酸二甲双胍在下列体外试验中未显现致突变特性:Ames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基因突变试验(小鼠淋巴瘤细胞)、或染色体畸变试验(人淋巴细胞)。小鼠体内微核试验结果也为阴性。生殖毒性:雄性和雌性大鼠,口服给药剂量高达600毫克/千克/日(按体表面积折算,相当于本品中二甲双胍的最高剂量的3倍),生育能力不受影响。致癌性:分别用大鼠和小鼠进行为期104周和91周的致癌性试验,经口给药剂量分别达900毫克/千克/日和1500毫克/千克/日(按体表面积折算,相当于本品中2000毫克二甲双胍的4倍),雄性、雌性小鼠均未发现致癌性。类似的,大鼠中未发现潜在的致癌性。但是,口服900毫克/千克/日的雌性大鼠出现一例良性间质子宫息肉。
药代动力学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贮藏
密封,25℃以下保存。
包装
铝塑包装,10片/板*1板/盒。
有效期
24个月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江苏德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许可持有人:江苏德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路29号 生产地址: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路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