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氨基葡萄糖散

药品百科
原发性及继发性骨关节炎。

药品名称

硫酸氨基葡萄糖散

通用名称

硫酸氨基葡萄糖散

英文名称

Glucosamine Sulfate Powder

汉语拼音

Liusuan Anjiputaotang San

适应症

原发性及继发性骨关节炎。

用法用量

一次一袋,一日一次(进餐时服用效果更佳),连续服用3个月,间隔2个月可以重复使用。

规格

1.5g(以硫酸氨基葡萄糖计)。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硫酸氨基葡萄糖。化学名称:2-氨基-2-脱氧-右旋-硫酸氨基葡萄糖-2-氯化钠(含氯化钠的硫酸氨基葡萄糖混合物,摩尔比为2:1)。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12H28N2O14S·2NaCl分子量:573.30

性状

本品为白色粉末。

不良反应

在系统器官分类中,依照以下分类在发生率(预期发生反应的患者人数)表头下列出不良反应: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至<1/10)偶见(≥1/1,000至<1/100)罕见(≥1/10,000至<1/1,000)十分罕见(<1/10,000)未知(无法通过现有数据进行估算)观察到以下不良反应,但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未知:口服给药伴发的最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痛、消化不良、胃肠胀气、便秘和腹泻。报告的不良反应通常为轻度和暂时性的。 系统器官分类 十分常见≥1/10 常见≥1/100至<1/10 偶见≥1/1,000至<1/100 罕见≥1/10,000至<1/1,000 十分罕见<1/10,000 未知* 免疫系统疾病           变态反应** 代谢和营养疾病           未收到充分控制的糖尿病 精神疾病           失眠 神经系统疾病   头痛 嗜睡       头晕 眼睛疾病           视觉障碍 心脏疾病           心律失常,例如心动过速 血管疾病     潮红       呼吸、胸廓和纵膈疾病           哮喘/哮喘加重 胃肠道疾病   腹泻 便秘 恶心 肠胃胀气 腹痛 消化不良       呕吐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红斑 瘙痒 皮疹     血管性水肿 荨麻疹 肝胆疾病           肝酶升高和黄疸*** 全身疾病和用药部位状况   疲劳       水肿/外周性水肿 检查           肝酶升高 血糖升高 血压升高 国际标准化比波动 *发生率不能通过现有数据估测的**易感人群可能对氨基葡萄糖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有报道肝酶升高和黄疸的病例,但是与本品的因果关系尚未建立有报道高胆固醇血症的病例,但尚未建立因果关系。

禁忌

对氨基葡萄糖或者任何辅料成分过敏者禁用。本品含有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山梨醇,聚乙二醇4000和无水柠檬酸。本品含有天门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因此有苯丙酮酸尿症的患者禁用。本品含有山梨醇,患有罕见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疾病的患者不能使用本品。因为活性成分是从贝壳类动物中提取出的,所以对贝壳类动物过敏的患者不能服用本品。

注意事项

如存在需采用其他治疗的其他关节疾病时,不应服用本品。开始服用氨基葡萄糖后哮喘症状可能会加重。因此,哮喘患者开始服用氨基葡萄糖时应注意潜在的症状恶化的可能性。每剂量药品含有151mg钠,控制钠膳食的患者要注意。建议葡萄糖耐量降低患者慎用本品。在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开始以及治疗期间必须定期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必要时进行胰岛素相关支持。未对肾或肝功能损伤患者进行针对性研究。本品的毒理学和药物动力学特征并未提示对这些患者的明确限制。但是,严重肝或肾功能损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氨基葡萄糖不应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因为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尚未建立。如果出现异常体征或者症状,或者如果正常症状过程中出现任何改变,建议患者立即向医生咨询。尚未研究本品对驾驶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已知对中枢神经系统或运动系统无可能损害驾车和操作机械能力的重要影响。但是如果头痛、嗜睡、疲劳、眩晕或者视觉障碍,建议不能驾驶或者操作机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期   本品在妊娠女性中用药的数据不足。在妊娠期不能使用氨基葡萄糖。哺乳期   缺乏氨基葡萄糖在母乳中排出的数据。因此在哺乳期不推荐使用。

儿童用药

18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不推荐服用氨基葡萄糖。

老年用药

没有对老年人进行针对性研究,但是根据临床经验,在治疗其他健康老年患者时,不需要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

关于与氨基葡萄糖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的数据有限,但是据报道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时INR参数有增加。因此,在服用氨基葡萄糖治疗开始和结束时,需要密切关注同时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的患者。没有进行具体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但是,硫酸氨基葡萄糖的理化及药代动力学特性显示相互作用可能性低。一项研究对各种受试CYP酶选择性底物的代谢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氨基葡萄糖不是下列人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抑制剂:CYP1A2、CYP2El、CYP2C19、CYP2C9、CYP2D6、CYP3A4。该化合物为非竞争吸收机制,并且吸收后不与血浆蛋白结合,而它的代谢途径为与蛋白聚糖类结合形成内源性物质或者不通过细胞色素酶系统降解,所以不可能引起药物相互作用。据报告香豆素类抗凝药与氨基葡萄糖合并用药时药效增强。因此,在氨基葡萄糖给药开始或结束时应密切监测这些患者的凝血参数。口服氨基葡萄糖能增强四环素类药物的胃肠道吸收,但是这一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可能有限。硫酸氨基葡萄糖可以与甾体或非甾体镇痛药或抗炎药联合服用。

药物过量

尚未出现过意外或者有意过量用药情况。动物的急性和长期毒性研究表明在剂量高达治疗剂量的200倍时不会出现毒性作用和症状。如果发生用药过量,应停止治疗,并且根据需要采取对症和标准支持措施,例如恢复水电解质平衡。

药理毒理

骨关节炎是由于蛋白聚糖生物合成异常造成的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硫酸氨基葡萄糖是软骨基质聚多糖链和关节液聚氨基葡萄糖的正常构成成份,可以刺激软骨细胞合成生理性聚氨基葡萄糖和蛋白聚糖,刺激滑膜细胞合成透明质酸,还可抑制损伤软骨的酶,如胶原酶和磷脂酶A2的活性,可以防止损伤组织的超氧化物自由基的生成,抑制溶酶体酶的活性,因此硫酸氨基葡萄糖显示出轻度的抗炎作用。

药代动力学

吸收    口服给药后,氨基葡萄糖快速且几乎完全(大约90%)的在健康志愿者体内吸收。硫酸氨基葡萄糖口服给药后,由于肝脏的首过效应,氨基葡萄糖在人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4%。健康受试者在空腹条件下,日重复口服给药1500mg硫酸氨基葡萄糖后,在稳态状态下,1.5-4h之间(中位tmax为3h),最大血药浓度平均值为1602±426ng/ml。在稳态状态时下,血药浓度的AUC是14564±4138ng.h/ml。    进食是否会显著影响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尚不清楚。在750-1500mg剂量范围内每日一次重复给药后,氨基葡萄糖的药代动力学呈线性,3000mg剂量时与线性发生偏离,原因是生物利用度较低。在氨基葡萄糖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方面,人体中未观察到性别差异。健康志愿者和膝骨关节炎患者之间氨基葡萄糖的药代动力学相似。分布    口服吸收后,氨基葡萄糖显著分布到包括滑液的血管外室,关节滑液浓度比全身体液平均浓度高37倍。氨基葡萄糖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因此,将氨基葡萄糖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的其他药物合用时,产生药物置换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极低。代谢    由于本品是关节软骨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一个成分,属于内源性物质,因此尚未研究氨基葡萄糖的代谢特征。氨基葡萄糖主要通过氨基己糖途径进行代谢,不依赖于细胞色素酶系统。    即使氨基葡萄糖浓度比治疗剂量下的患者的血药浓度峰值高300倍,结晶型硫酸氨基葡萄糖不会成为人体CYP450同工酶的抑制剂或诱导剂,包括CYP3A4,1A2,2E1,2C9和2D6。预期结晶型硫酸氨基葡萄糖和作为人体CYP450同工酶底物的合并用药之间不会发生有临床意义的代谢抑制和/或诱导相互作用。排泄    人体内,氨基葡萄糖从血浆内消除的终末消除半衰期估计为15h。14C标记氨基葡萄糖口服给药用于人体后,放射性的尿液排泄量占给药剂量的10±9%,粪便排泄量占11.3±0.1%。口服给药用于人体后,氨基葡萄糖原型的平均尿液排泄量约占给药剂量的1%,提示肾脏和肝脏不会对氨基葡萄糖和/或其代谢物和/或其降解产物的消除发挥显著作用。特殊人群肾或肝功能损害患者    对于肾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氨基葡萄糖的药代动力学尚无研究。研究认为与肾功能损害不相关,因为肾脏对氨基葡萄糖消除发挥的作用有限。鉴于氨基葡萄糖为内源性物质,未对肝功能损害受试者开展研究。认为用于肾或肝功能不全受试者时没有必要做出剂量调整。儿童和青少年    尚未研究氨基葡萄糖在儿童和青少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老年患者    尚未开展针对老年人的具体药代动力学研究,但是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中入选的主要是老年患者,不需要做出剂量调整。

贮藏

密闭,30℃以下干燥处保存。

包装

纸/铝/聚乙烯复合膜袋装,8袋/盒。

有效期

36个月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Rottapharm Ltd. 生产地址:Damastown,Industrial Park,Mulhuddart,Dublin15,Ireland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北大街8号华润大厦10层1001-1004单元 邮政编码:100005 联系电话:4009108830 传真号码:+8610 65188990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