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是胎龄在28-37周的新生儿。
早产儿考虑是宫内感染、盆腔感染、宫腔过度扩张、蜕膜出血等因素所致。另外,孕妇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也可造成自发性早产。早产儿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一般孕周越小,体重越轻,预后也越差。早产儿可出现呻吟、发绀、呼吸困难、皮肤发黄、巩膜黄染、全身浮肿等症状。
早产儿出生后需要注意保暖,及时转入新生儿科,通过做体格检查、血常规、超声检查等,判断患儿的状况,明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治疗方案。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早产儿是胎龄在28-37周的新生儿。
早产儿考虑是宫内感染、盆腔感染、宫腔过度扩张、蜕膜出血等因素所致。另外,孕妇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等因素,也可造成自发性早产。早产儿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一般孕周越小,体重越轻,预后也越差。早产儿可出现呻吟、发绀、呼吸困难、皮肤发黄、巩膜黄染、全身浮肿等症状。
早产儿出生后需要注意保暖,及时转入新生儿科,通过做体格检查、血常规、超声检查等,判断患儿的状况,明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治疗方案。
症状
早产儿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喂养困难、黄疸等症状,具体如下:
1、呼吸困难
早产儿肺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引起呼吸窘迫综合征,从而导致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呻吟等。
2、发绀
早产儿可并发肺炎、贫血等疾病,从而会导致大脑缺血缺氧,进而引起发绀,表现为皮肤黏膜呈青紫色。
3、喂养困难
表现为拒食、呕吐等,可导致体重不增,甚至是下降。此症状多见于早产儿硬肿症、高胆红素血症等。
4、黄疸
早产儿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可引起黄疸,表现为皮肤发黄、巩膜黄染等。
病因
早产儿考虑是宫内感染、盆腔感染、母胎儿过度应激反应、宫腔过度扩张等因素所致,具体如下:
1、宫内感染
下生殖道感染,比如绒毛膜羊膜炎、阴道炎等,可经宫颈上行,感染宫内,进而造成早产。
2、盆腔感染
包括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经输卵管进入宫腔,可导致早产。
3、母胎儿过度应激反应
孕妇过度紧张、心理负担过重等,可导致宫颈过早成熟,还会刺激宫缩,从而引起自发性早产。
4、宫腔过度扩张
羊水过多、多胎妊娠等因素,可导致子宫腔过度扩张,会诱导前列腺素、炎症细胞因子生成,诱发宫缩,导致早产。
就医
早产儿一经出生,应及时转入新生儿科观察。
如果新生儿出现呻吟、发绀、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反应差、全身浮肿等症状,必要时应送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救治。
医生可对早产儿进行体格检查,了解其精神状态、原始反射情况、对外界刺激反应等,大致判断病情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患儿还应进一步做血常规、病原体检测、血型测定、胸部X线、超声检查等,明确有无贫血、病原体感染、新生儿肺炎等疾病,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
早产儿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来处理,具体如下:
1、一般治疗
早产儿出生后需要及时擦干身体,加强保暖。对于吮吸以及吞咽功能较好的早产儿,应选择母乳喂养。如果无法母乳喂养,应选择早产儿配方乳。如若患儿吮吸和吞咽功能不佳,建议肠道外喂养。
2、药物治疗
如果早产儿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等疾病,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比如泼尼松、泼尼松龙等来治疗。如果患儿合并中枢感染、败血症等疾病,需要使用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抗生素来治疗。
3、手术治疗
对于体重在8000克以上的早产儿,在合并动脉导管开放,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做导管介入封堵术来治疗。
日常
早产儿日常需要注意加强喂养、注意保暖、定期复查等事项,具体如下:
1、加强喂养
如果早产儿吮吸、吞咽功能良好,应给予母乳喂养。对于体重小于1500g的早产儿,还需要补充母乳强化剂,促进生长发育。如果无法母乳喂养,可以选择早产儿配方乳进行喂养。
2、注意保暖
早产儿免疫力低下,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寒刺激。如果环境温度低,应给孩子戴帽子,预防早产儿硬肿症。
3、定期复查
家长需要遵医嘱定期带孩子复查,明确孩子的发育情况。如果早产儿出现发热、发绀、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预防
早产儿可以通过孕前检查、合理膳食、调节情绪、控制原发病等方式预防,具体如下:
1、孕前检查
女性在备孕前应做孕前检查,有利于优生优育。如果有二胎需求,推荐两年后再备孕妊娠。
2、合理膳食
孕妇需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选择吃高维生素、高蛋白、高铁、低脂、低糖的食物,合理增加妊娠期体重。孕妇应避免吸烟喝酒,不宜大量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3、调节情绪
孕妇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宜过度紧张、焦虑、愤怒等,以免刺激异常宫缩。
4、控制原发病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女性,需要积极控制原发病。对于宫颈机能不全的患者,可以在妊娠中期做宫颈环扎术预防早产。
诊断
早产儿可以通过胎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来诊断,具体如下:
1、胎龄
胎龄在28-37周之间的新生儿为早产儿。其中胎龄在28-32周的婴儿为极早产儿。胎龄小于28周的婴儿为超早产儿。
2、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病原体检测、血型测定、血液生化检测等,对于病原体感染、贫血、新生儿溶血病、肝肾功能等问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影像学检查
比如胸部X线、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等,可以判断有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胆道闭锁、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