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

疾病百科

炎症性肠病是指病因未明的肠道慢性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炎症性肠病可能与肠道免疫反应有关,也有可能与外界环境因素、饮食、遗传、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溃疡性结肠炎首先累及直肠,并可向近端发展,累及部分或全部结肠。克罗恩病则是一种以节段性透壁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疾病。患者主要有腹痛、腹泻、血便、体重减轻等症状。因为病因尚未明确,且属于慢性疾病,因此该病很难彻底治愈。


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保证膳食营养均衡,避免吸烟、饮酒。

名称

炎症性肠病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青少年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腹痛 腹泻 高热

相关疾病

胃癌 胃炎 便秘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结肠镜检查 小肠镜检查 胃镜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 CT 磁共振成像检查 胃肠钡剂造影检查

相关手术

回肠贮袋肛门吻合术 病变肠段切除术

医保

概述

炎症性肠病是指病因未明的肠道慢性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炎症性肠病可能与肠道免疫反应有关,也有可能与外界环境因素、饮食、遗传、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溃疡性结肠炎首先累及直肠,并可向近端发展,累及部分或全部结肠。克罗恩病则是一种以节段性透壁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疾病。患者主要有腹痛、腹泻、血便、体重减轻等症状。因为病因尚未明确,且属于慢性疾病,因此该病很难彻底治愈。

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保证膳食营养均衡,避免吸烟、饮酒。

症状

炎症性肠病的症状有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全身反应、肠外表现等。

1、腹痛

溃疡性结肠炎以下腹部轻度、中度疼痛症状为主,患者会有迫切想排便但是又排不干净的感觉。排便后疼痛可逐渐缓解。若患者并发中毒性结肠扩张,则以持续性的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克罗恩病患者则以右下腹或肚脐周围间歇性疼痛为主。

2、腹泻

溃疡性结肠炎病症较轻时,每日腹泻2~3次,无便血或便血程度较轻。疾病加重时,每日腹泻10次以上,脓血便明显。克罗恩病患者粪便多呈糊状,伴有里急后重感,腹泻次数及脓血便没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明显。

3、全身反应

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若病情发生恶化或出现并发症,还会有高热。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因为长期营养丢失,出现消瘦、体重下降等营养不良症状。

4、肠外表现

患者可伴发口腔溃疡、皮肤结节性红斑、关节炎、肺部肉芽肿、大动脉炎等。

病因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肠道菌群失调等有关。

1、免疫因素

实验室检查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异常,因此考虑可能是免疫调节功能障碍,导致肠道黏膜持续炎症,屏障功能损伤引起的。

2、遗传因素

炎症性肠病发病可呈家族史聚集,有家族史的人群发病率会明显升高。

3、肠道菌群失调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与正常人不同,发病可能与肠道内菌群种类、数量和功能紊乱相关。

就医

患者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服用药物后效果不佳或症状加重时需要及时就诊消化内科接受治疗。

其次,若患者持续或反复出现腹痛情况,伴有发热、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时,也要及时就医。若患者突发剧烈持续性腹痛,伴有呕血、黑便或是大量便血等症状时,需要立即就医,完善内镜、实验室等检查,明确病因,及时处理。

确诊是炎症性肠病的患者日常需要注意膳食营养均衡,保持饮食卫生,避免熬夜。

治疗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式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保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可以增加饮水量。对于严重贫血者可输血,低蛋白血症者会补充清蛋白。病情严重者需要暂时禁食,通过肠外营养治疗。

2、药物治疗

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及病情轻、病变局限的克罗恩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基水杨酸类的药物控制炎症,常用的药物有美沙拉嗪、奥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等。对于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中、重度患者,可以使用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症状反复、存在激素依赖的患者还需要使用硫唑嘌呤、巯嘌呤等免疫抑制剂治疗。继发感染者可以使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抗感染。

3、手术治疗

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以通过回肠贮袋肛门吻合术治疗。克罗恩病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日常

炎症性肠病日常需要注意做好生活管理、家庭护理、病情监测等。

1、做好生活管理

腹泻严重的患者需要做好肛周皮肤护理,便后使用温水充分清洗肛门,避免反复腹泻后肠液刺激肛周皮肤黏膜。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高热量、少渣少纤维为主。增加食物中蛋白质的补充,可以改善营养不良症状。患者需要尽可能的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以免加重病情。

2、家庭护理

患者会因为长期腹泻、腹痛等症状出现不良情绪,家属需要适当安抚,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减轻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压力,以免病情加重。

3、病情监测

对于结肠炎存在时间较长的患者,需要定期做结肠镜检查。服用药物治疗期间,患者要学习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如疲乏、头痛、发热、排尿不畅等异常症状时要立即就诊。使用免疫抑制剂期间需要应定期监测白细胞计数。

预防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因此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但是改善不良的生活作息、调整饮食、适当锻炼等措施可能对该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价值。

1、改善不良的生活作息

日常保证起居有常,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保证劳逸结合。

2、调整饮食

减少奶酪、奶油等西餐饮食的摄入,避免进食易致敏的食物,如海鲜、虾、蟹等,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增加膳食中维生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3、适当锻炼

每周保证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及以上的有氧运动,适当的参加运动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诊断

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内镜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诊断是否有炎症性肠病。

1、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腹部触诊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腹痛压痛、触痛以及疼痛的部位,有助于初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2、内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可以观察肠壁有连续性改变,病变部位有明显的溃疡、糜烂等症状时,考虑是溃疡性结肠炎。而肠壁是非连续性改变,像卵石路样则多为克罗恩病。病变部位仅局限在小肠,使用其他方式无法明确识别时可以使用小肠镜检查。因为克罗恩病还会发生在食管、胃部等部位,疑似局部有病变的患者可以进行胃镜检查。

3、实验室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可以了解粪便的性状,有无血液、黏液以及镜检是否存在红细胞、白细胞等,可以作为炎症性肠病的辅助诊断依据。

4、影像学检查

CT、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反映肠壁情况,有助于判断病变的部位以及肠道是否存在狭窄等情况。对于不能进行内镜检查的患者,可以通过胃肠钡剂造影检查。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