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压高是指人体的眼压超出了正常范围,是眼科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
眼压高好发人群包括青光眼家族史者、肥胖者、高度近视的人群等。正常眼压范围在10-21mmHg,若机体眼压超过21mmHg,则说明眼压高,通常是由于眼部肿瘤、眼外伤、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等原因引起的。患者通常会出现眼球胀痛、同侧头痛、眉弓部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若患者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引起视盘损害、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野缺损等并发症。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眼压高是指人体的眼压超出了正常范围,是眼科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
眼压高好发人群包括青光眼家族史者、肥胖者、高度近视的人群等。正常眼压范围在10-21mmHg,若机体眼压超过21mmHg,则说明眼压高,通常是由于眼部肿瘤、眼外伤、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等原因引起的。患者通常会出现眼球胀痛、同侧头痛、眉弓部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若患者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引起视盘损害、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野缺损等并发症。
症状
眼压高的患者通常会出现眼球胀痛、同侧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分析如下:
1、眼球胀痛
眼压上升后会对眼睛内的神经终末感受器造成刺激,从而使患者感到眼球胀痛。
2、同侧头痛
若患者眼压升高的情况比较严重,超过35mmHg,会导致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同时有可能刺激到三叉神经末梢,从而引起同侧头痛。
3、视力下降
眼压高可能会导致视神经损伤,引起视神经萎缩,从而引起不可逆的视力下降,甚至会导致失明。
病因
眼压高的发生同侧与生理性因素、眼部疾病、视疲劳等原因有关,分析如下:
1、生理性因素
若机体长时间的趴着、倒立,会影响房水的正常流出,其次若单次饮水量过多,会使房水分泌增多,都会引起眼压一过性升高。
2、眼部疾病
若患者本身存在眼部肿瘤、眼外伤、虹膜睫状体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等疾病,会导致房水生成增多或者排出障碍,均会引起眼压高。
3、视疲劳
若患处长时间的视疲劳,会导致眼外肌、睫状肌发生痉挛,会使眼内房水排出阻力增加,易引起眼压高。
就医
眼压高就医指征包括眼部出现不适、体检中发现异常、存在原发疾病等,分析如下:
1、眼部出现不适
若患者眼部出现压迫感、轻微胀痛感等情况,需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眼科就医。
2、体检中发现异常
若患者在体检时,发现自身的眼压超出正常值,大于21mmHg,此时需积极就医,做进一步检查。
3、存在原发疾病
若患者本身存在眼外伤、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黑色素瘤等疾病,出现视野缺损、眼部肿胀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
治疗
眼压高的患者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等方式治疗,分析如下:
1、一般治疗
患者平时应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进行高抬腿、快跑、踢足球、打羽毛球等剧烈运动,防止眼压进一步上升。
2、药物治疗
患者可应用盐酸倍他洛尔滴眼液、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乙酰唑胺片、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等降低眼压的药物治疗。
3、手术
若是由于青光眼引起的眼压高,可通过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眼引流手术等方式治疗,有助于降低眼压。
日常
眼压高的患者日常应注意生活方式、注意饮食、做好病情监测等,分析如下:
1、注意生活方式
患者平时应戒烟戒酒,长期坚持进行适当强度的锻炼,如打太极、散步、瑜伽等。患者在睡眠时可使用楔形的枕头,有助于降低睡眠时的眼压。
2、注意饮食
患者要控制饮水量,避免一次性饮用过多,其次要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的蔬果,减少咖啡的摄入。
3、做好病情监测
患者还需定期到医院使用眼压测量仪检查眼压,有助于监测眼压的恢复情况。
预防
眼压高可通过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定期到医院体检等方法预防,分析如下:
1、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健康者应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在使用时眼睛应与电子产品保持一定的距离。用眼一段时间后需眺望远方、做眼保健操或者闭目休息,防止视疲劳。
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若患者本身存在青光眼,需积极通过睫状体光凝术、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激光小梁成形术等方式治疗,可预防眼压升高。
3、定期到医院体检
健康人群可定期到医院做视力检查、眼压检查、眼底检查等,有助于及早发现疾病,尽早进行处理。
诊断
眼压高可通过眼压测量、视野检查、其它检查等方法诊断出来,分析如下:
1、眼压测量
疑似眼压升高的患者可到正规医院的眼科就诊,进行眼压测量,若发现眼压高于21mmhg,可诊断为眼压高。
2、视野检查
患者还可做视野检查,可明确视野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缺损。
3、其它检查
患者还可做房角镜检查、眼前节及眼底检查、基线眼底立体照片、视觉电生理、对比敏感度等检查,可作为眼压高的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