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

疾病百科

手足口病是由于机体感染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婴幼儿群体。

手足口病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普通型患儿多数可预后较好,重型、危重型治疗难度较大,可引起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入侵机体,发病后,手、足、臀等部位会出现皮疹,部分患儿可伴有精神萎靡、嗜睡、冷汗、畏寒等症状。

名称

手足口病

就诊科室

儿科

发病部位

手 足 口

多发人群

婴幼儿 儿童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口痛 厌食 低热 手足和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

相关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 麻疹 发烧

相关检查

病原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于机体感染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婴幼儿群体。

手足口病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普通型患儿多数可预后较好,重型、危重型治疗难度较大,可引起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入侵机体,发病后,手、足、臀等部位会出现皮疹,部分患儿可伴有精神萎靡、嗜睡、冷汗、畏寒等症状。

症状

手足口病根据病情发展可分为出疹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心肺功能衰竭期、恢复期,各阶段症状不同。

1.出疹期

病毒侵犯皮肤,手、足、臀等部位会出现红色的皮疹,伴有低热、食欲减退症状,口腔内出现水疱,伴有疼痛,影响进食。

2.神经系统受累期

病毒侵犯神经,神经系统出现损伤,出现精神萎靡、头痛、烦躁、肌无力等症状。

3.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病变累及心脏、肺部,心肺功能下降,呼吸频率增快,末梢循环衰弱,引起四肢发凉。

4.心肺功能衰竭期

心肺功能进一步下降,呼吸变得急促,出现口唇青紫、面色苍白等缺氧表现。

5.恢复期

体内病毒得到控制,脏器功能逐渐恢复,体温回升,血液、心率恢复正常水平。

病因

手足口病是由于肠道病毒感染导致发病,通常是通过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间接接触等途径感染。

1.粪口途径

手足口患者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随意排泄后可污染周围的食物、水源,进食被污染的食物后会出现感染。

2.呼吸道飞沫

病毒会存在于感染者的呼吸道黏膜中,在说话时会随分泌物被喷射入空气中,健康人群吸入后可导致发病。

3.间接接触

手足口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可能会沾染病毒,病毒离开宿主后可存活一段时间,若接触相关物品可能引起手足口病。

就医

手足口病的就医指征有出现持续高热、精神状态不佳、呼吸出现异常改变、循环功能出现障碍等。

1.出现持续高热

若体温上升,高于39℃。且持续时间较长,物理降温效果不佳,需要就诊。

2.精神状态不佳

精神萎靡,肌肉无力,出现嗜睡、站立不稳等表现,需要进行就医。

3.呼吸出现异常改变

呼吸频率改变,出现增快、减慢,静息状态下可超过40次/分,可能患病。

4.循环功能出现障碍

四肢冰冷,出冷汗,皮肤出现浅色斑块,表示循环异常,需前往医院治疗。

治疗

手足口病可通过物理降温、辅助呼吸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控制病情发展。

1.物理降温

使用毛巾沾取温水擦拭额头、掌心、腹股沟等处帮助散热,使用干燥的毛巾包裹冰袋,置于腋下,辅助降温。

2.辅助呼吸治疗

呼吸困难者给与氧气支持,出现低氧血症时可进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3.药物治疗

使用利巴韦林、干扰素α等药物进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服用银翘散、清瘟败毒饮等中药方剂,可清热解毒,促进身体康复。

日常

手足口病日常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过度劳累、避免传染他人、避免再次感染。

1.饮食清淡

患病期间胃肠道功能下降,应保持饮食清淡,食用小米粥、鸡蛋羹等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2.避免过度劳累

保证睡眠时间充足,不可进行剧烈的活动,严重者可卧床休息。

3.避免传染他人

该病具有传染性,发病期间需居家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使用的餐具单独清洗消毒。

4.避免再次感染

痊愈后避免前往公众场合,此时体质较差,出现再次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预防

手足口病可通过保持个人卫生、定期进行环境消毒、避免接触患病人群、接种疫苗等方式进行预防。

1.保持个人卫生

进食前清洁双手,避免食用未清洗的水果,禁食生水。

2.定期进行环境消毒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杀菌消毒,儿童玩具需定期清洁。

3.避免接触患病人群

不与患病人群进行密切接触,可降低感染的风险。

4.接种疫苗

接种EV-A71型灭活疫苗,可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诊断

手足口病可通过症状体征、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等帮助诊断。

1.症状体征

出现持续高热、眼球震颤、呼吸增快、四肢末梢发凉等症状,患病可能较大。

2.病原学检查

采取咽喉分泌物或粪便进行检查,若其中分离出肠道病毒可诊断为手足口病。

3.血清学检查

抽取血液检测,若急性期血液中存在肠道病毒特异性IgG抗体,及检查结果阳性,可确诊。

4.胸部X线检查

观察肺部纹理,若纹理增多、出现阴影,表示病变累及肺部,可了解病情进展。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