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癣一般指婴儿湿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没有传染性,多发生于2-3个月大的婴儿,好发于头面部,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会逐渐减轻。
婴儿湿疹根据皮疹的特点可分为两种类型,包括渗出型、干燥型,此疾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婴儿饮食、过度清洁皮肤等因素有关。患儿两侧面颊、眉间、头部等区域会出现对称性红斑、水疱、肥厚、丘疱疹等症状,同时会伴随剧烈瘙痒、哭闹等现象。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奶癣一般指婴儿湿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没有传染性,多发生于2-3个月大的婴儿,好发于头面部,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会逐渐减轻。
婴儿湿疹根据皮疹的特点可分为两种类型,包括渗出型、干燥型,此疾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婴儿饮食、过度清洁皮肤等因素有关。患儿两侧面颊、眉间、头部等区域会出现对称性红斑、水疱、肥厚、丘疱疹等症状,同时会伴随剧烈瘙痒、哭闹等现象。
症状
奶癣即婴儿湿疹,不同类型的婴儿湿疹,患者表现出的症状有所不同,包括渗出型、干燥型,分析如下:
1、渗出型
患儿的脸颊处会出现红斑,界限不清,红斑上可观察到密集的丘疹、丘疱疹、渗液等情况,呈针尖大小,伴随瘙痒的症状。部分患儿由于挠抓,导致局部痂皮剥脱,露出鲜红色糜烂面。
2、干燥型
患儿的脸颊处通常会出现淡红色、暗红色的斑片,斑片上可见小丘疹,局部皮肤干燥,表面覆有灰白色糠状鳞屑。
病因
奶癣即婴儿湿疹,一般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洗护习惯不良、婴儿饮食不当等原因有关,分析如下:
1、遗传因素
若父母存在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史,则婴儿发生湿疹的概率会上升。
2、环境因素
若婴幼儿处于二手烟环境中,发生湿疹的风险高于无烟环境。
3、洗护习惯不良
若家长过度清洁婴儿皮肤,会导致皮肤头皮水分丢失增加,使皮肤干燥,诱发湿疹。
4、婴儿饮食不当
若婴儿添加辅食时间过早,会导致食物抗原经过肠黏膜吸收入体,易引起湿疹。
就医
奶癣即婴儿湿疹,就医指征包括出现相关症状、皮损范围大、症状加重等,分析如下:
1、出现相关症状
若患儿两侧脸颊处出现淡红色、暗黄色的斑片,斑片上可见到密集的小丘疹,需及时带其到医院皮肤科就医。
2、皮损范围大
若患儿皮损范围比较广,出现大片红斑,且累及到面部、躯干、四肢等处,同时出现渗液,需带其及时就医。
3、症状加重
若患儿挠抓患处,导致局部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热等症状,需积极带其就诊。
治疗
奶癣即婴儿湿疹,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分析如下:
1、一般治疗
家长应给患儿穿舒适、宽松、棉质的衣物,尽量用清水擦洗,避免使用肥皂、沐浴露等清洁用品清洗,防止患儿皮肤干燥。
2、药物治疗
家长可遵医嘱给患儿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治疗,若处于急性期,可使用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1:10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湿敷。
3、中医治疗
可遵医嘱应用金银花、黄柏、苦参、菊花、桑叶、生甘草、苍耳子等中药治疗。
日常
奶癣即婴儿湿疹,日常需注意皮肤护理、哺乳期女性注意饮食、避免过度清洁等,分析如下:
1、注意皮肤护理
家长需注意患儿患处卫生,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其用手抓挠患处,防止皮损破损,继发感染。
2、哺乳期女性注意饮食
哺乳期的女性应调整饮食,避免进食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3、避免过度清洁
家长需注意避免给患儿过度清洁皮肤,尽量不要使用肥皂、沐浴露等清洗患处,防止导致病情加重。
预防
奶癣即婴儿湿疹,可通过合理喂养、避免过度清洁皮肤、合理护理婴儿等方法预防,分析如下:
1.合理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可防止出现因牛奶喂养出现异性蛋白过敏而引起的湿疹。
2.避免过度清洁皮肤
家长应给婴儿使用性质温和的婴幼儿洗浴用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浴用品清洗,其次避免频繁给婴儿洗澡,导致皮肤清洁过度。
3.合理护理婴儿
家长应给婴儿穿宽松、柔软、棉质的衣物,勤换洗衣物,同时要定期开窗通风。
诊断
奶癣即婴儿湿疹,一般通过临床表现即可明确诊断。通过皮肤组织病理活检等辅助检查对婴儿湿疹的诊断帮助不大。
若患儿两侧脸颊、躯干部、四肢等部位的皮肤出现界限不清的红斑,或者淡红色、暗红色的斑片,且斑片上可见密集小丘疹、丘疱疹、水疱、渗液等情况,此外,由于婴儿湿疹常伴随阵发性的剧烈瘙痒,因此患儿通常会出现哭闹不安、睡眠不安的情况,可诊断是婴儿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