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是一种胆囊持续、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通常是由于长期胆囊结石刺激、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不合理减肥等原因引起。此疾病发病高峰是5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慢性胆囊炎根据胆管内是否存在结石,可分为两种类型,包括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右上腹钝痛、嗳气、恶心、腹胀等症状,一般在进食油腻食物后,不适症状会进一步加重。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慢性胆囊炎是一种胆囊持续、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通常是由于长期胆囊结石刺激、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不合理减肥等原因引起。此疾病发病高峰是5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慢性胆囊炎根据胆管内是否存在结石,可分为两种类型,包括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右上腹钝痛、嗳气、恶心、腹胀等症状,一般在进食油腻食物后,不适症状会进一步加重。
症状
慢性胆囊炎患者会出现右上腹痛、消化不良、胆绞痛等症状,分析如下:
1、右上腹痛
胆囊位于人体右上腹部,当局部出现慢性炎症,会对胆囊组织反复造成刺激,从而引起腹膜炎体征,从而引起右上腹疼痛。
2、消化不良
慢性胆囊炎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以及胆汁分泌功能有所下降,会影响到消化吸收,患者会出现泛酸、嗳气、腹胀等消化不良的现象。
3、胆绞痛
若患者存在胆囊结石,结石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发生嵌顿,导致胆囊、胆道平滑肌痉挛收缩,会引起胆绞痛。
病因
不同类型的慢性胆囊炎,病因不同,包括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等,分析如下: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若患者存在胆囊结石,会使胆囊管发生反复的梗阻,使胆囊黏膜受损,从而使胆囊壁出现反复的炎症反应。其次若胆囊结石发生嵌顿、梗阻,会引起细菌感染,也易增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风险。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若患者存在寄生虫、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或者胆囊排空障碍、胆囊缺血、胆汁代谢障碍等情况,易引起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就医
慢性胆囊炎就医指征包括出现相关症状、存在原发疾病、既往病史等,分析如下:
1、出现相关症状
若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疼痛、嗳气、恶心、反酸、腹胀等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2、存在原发疾病
若患者本身存在胆囊结石、胆囊壁血管病变等疾病,近期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腹痛症状,需积极就诊。
3、既往病史
若患者既往患有慢性胆囊炎,近期出现腹部绞痛的情况,需及时就医。
治疗
慢性胆囊炎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分析如下:
1、一般治疗
患者应避免劳累,要多休息,在疾病缓解期应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散步等,饮食要以低脂、低热量为主。
2、药物治疗
若患者发生胆绞痛,可遵医嘱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吲哚美辛胶囊、消旋山莨菪碱片、丁溴东莨菪碱胶囊等药物止痛。
3、手术治疗
若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疼痛不能缓解,或者反复发作,可通过胆囊切除术治疗。
日常
慢性胆囊炎患者日常应注意饮食、注意休息、做好病情监测等,分析如下:
1、注意饮食
患者平时要注意三餐规律,要多食用有营养的食物,如各类蔬果、肉类、奶制品、豆制品等,其次要以低脂、低热量的饮食为主,避免进食辣椒、胡椒、芥末、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2、注意休息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做重体力活,适当进行有氧运动,避免身体过度疲劳。
3、做好病情监测
患者应做好日常病情监测,若发现腹胀、腹痛、恶心等不适症状加重,需及时到医院复诊。
预防
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当运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方式预防慢性胆囊炎,分析如下:
1、调整饮食
健康者应规律饮食,以低脂、低热量的饮食为主,减少油腻、刺激、辛辣、生冷食物的摄入。
2、适当运动
健康人群应长期坚持进行适当运动,如慢跑、打篮球、踢足球、跳健美操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本身存在胆囊结石的患者,可服用丁溴东莨菪碱胶囊、消旋山莨菪碱片等药物缓解胆绞痛,其次可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等方式治疗。
诊断
慢性胆囊炎可通过典型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诊断出来,分析如下:
1、典型症状
若患者出现右上腹钝痛、绞痛等症状,同时伴随恶心、嗳气、腹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可高度怀疑是慢性胆囊炎。
2、体格检查
患者可到正规医院肝胆外科就诊进行体格检查,若右上腹出现按压痛的情况,考虑是慢性胆囊炎的可能性较大。
3、影像学检查
患者需进一步做腹部超声、CT、核磁共振、X线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