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阻塞

疾病百科

泪道阻塞是指泪道的某一部位发生阻塞,如泪小点、鼻泪管、鼻泪管下口、泪小管等,患者的主要表现是泪液外溢,多发于30-35岁的成年人,与多种因素有关。

若患者存在眼部外伤、鼻中隔偏曲、先天性泪点缺失等情况,易引起泪道阻塞。根据阻塞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临床上常见的类型包括泪点阻塞、泪小管阻塞、鼻泪管阻塞等。若继发感染,患者会出现发烧、头痛等症状,若受到风沙、寒冷刺激,会加重不适。

名称

泪道阻塞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成年人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泪液外溢 下睑外翻 内眦部皮肤发红

相关疾病

白内障 青光眼 近视

相关检查

染料试验 泪道冲洗 影像学检查 泪道探通

相关手术

泪道探通术 泪道置管术 激光手术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医保

概述

泪道阻塞是指泪道的某一部位发生阻塞,如泪小点、鼻泪管、鼻泪管下口、泪小管等,患者的主要表现是泪液外溢,多发于30-35岁的成年人,与多种因素有关。

若患者存在眼部外伤、鼻中隔偏曲、先天性泪点缺失等情况,易引起泪道阻塞。根据阻塞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临床上常见的类型包括泪点阻塞、泪小管阻塞、鼻泪管阻塞等。若继发感染,患者会出现发烧、头痛等症状,若受到风沙、寒冷刺激,会加重不适。

症状

泪道阻塞的症状包括泪液外溢、下睑外翻、内眦部皮肤发红等,分析如下:

泪液外溢

泪道阻塞的患者泪管发生阻塞,当泪腺分泌眼泪时,阻塞的泪管难以将泪液引流出,从而出现泪液外溢的情况。

下睑外翻

泪道阻塞会导致泪液外溢,患者频繁的擦拭眼泪,会引起下睑外翻。

内眦部皮肤发红

泪道阻塞会导致泪液滞留,引起泪囊扩张,内眦部压力感上升,会引起泪囊炎,泪囊部充血,会出现内眦部皮肤发红的情况。

病因

泪道阻塞一般是由于泪小管异常、泪小点异常、鼻泪管异常等原因引起,具体分析如下:

泪小管异常

若患者眼睛长期受到沙尘、泪石等异物刺激,会导致泪小管异常,易引起泪道堵塞。

泪小点异常

若患者存在先天性泪点缺如,或者眼部发生外伤、炎症后形成瘢痕,可能会导致泪小点异常,从而引起泪道堵塞。

鼻泪管异常

若患者患有沙眼或者鼻部肿瘤压迫,会导致鼻泪管异常,使泪液排出障碍,引起泪道阻塞。

就医

泪道阻塞的就医指征包括出现相关症状、存在外伤史、既往病史等,分析如下:

出现相关症状

若患者出现泪溢、眼部分泌物增多、下眼睑外翻、发烧、头痛等症状,考虑存在泪道阻塞的可能性较大,需及时就医。

存在外伤史

若患者之前眼部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外伤,可能会导致泪小点、泪小管、鼻泪管异常,也需及时就医。

既往病史

若患者既往存在先天性鼻泪管闭锁、泪小管炎症等病史,近期出现眼部不适,需积极就诊。

治疗

泪道阻塞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等方式进行处理,分析如下:

一般治疗

患者可用食指按摩泪囊区域,其次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脏手揉搓眼睛,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药物治疗

若治疗不及时继发感染形成泪囊炎,患者可使用抗生素类眼药水治疗,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

手术

患者可通过泪道探通术、泪道置管术、泪旁道手术等方式治疗。

日常

泪道阻塞日常应注意饮食、注意心理护理、注意眼部卫生等,分析如下:

注意饮食

患者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为主,如奶制品、豆制品、鱼肉、鸡肉、鸡蛋、鸭蛋、苹果、柠檬、桃子、油麦菜等,避免进食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薯条、油条、辣椒、胡椒等。

注意心理护理

患者需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出现焦虑、不安等心理时应及时与家人、朋友沟通。

注意眼部卫生

患者应避免用脏手频繁触摸眼部,应保持眼部卫生。

预防

可通过保持个人卫生、保护眼睛、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方式预防泪道阻塞,分析如下:

保持个人卫生

健康人群平时应勤洗手,不可用脏手揉搓眼睛。其次毛巾、手帕等物品要与他人分开使用,并定期进行消毒。

保护眼睛

机体在风沙大、粉尘多的环境下工作时,需戴防护眼罩,保护眼睛。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若存在沙眼,患者需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磺胺制剂等药物治疗。

诊断

泪道阻塞可通过症状、泪道冲洗、影像学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分析如下:

症状

若患者近期出现眼泪外溢、眼部黏性分泌物增多、下睑外翻、头痛、发烧等症状,可初步怀疑是泪道阻塞。

泪道冲洗

患者可使用钝圆针头向泪小点注入生理盐水,进行泪道冲洗,可判断出泪道有无阻塞的情况。

影像学检查

患者也可通过X线碘油造影、CT、CT泪囊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可明确泪道阻塞的部位和严重程度。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