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

疾病百科

卵巢癌是指发生在卵巢的恶性肿瘤。

卵巢癌的病因并不明确,有可能与遗传、激素、妇科疾病、生育经历、环境等因素有关,根据不同的组织学来源可分为上皮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转移性肿瘤等。患者早期通常并无明显不适症状,但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腹痛、腹胀、不规则阴道出血等症状。

卵巢癌的预后情况较差,发生转移的风险较大,患者确诊后应及早进行规范治疗。

名称

卵巢癌

就诊科室

妇科

发病部位

卵巢

多发人群

女性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化学治疗 放射治疗 靶向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腹痛 腹胀 体重减轻 不规则阴道出血

相关疾病

月经不调 子宫肌瘤 围绝经期综合征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查 细胞学检查 超声检查

相关手术

全面分期手术 肿瘤细胞减灭术

医保

概述

卵巢癌是指发生在卵巢的恶性肿瘤。

卵巢癌的病因并不明确,有可能与遗传、激素、妇科疾病、生育经历、环境等因素有关,根据不同的组织学来源可分为上皮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转移性肿瘤等。患者早期通常并无明显不适症状,但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腹痛、腹胀、不规则阴道出血等症状。

卵巢癌的预后情况较差,发生转移的风险较大,患者确诊后应及早进行规范治疗。

症状

卵巢癌患者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体重减轻、不规则阴道出血等。

1.腹痛

患者肿瘤组织持续增大可压迫周边的脏器组织,同时有可能出现感染、坏死等情况,可导致患者出现持续性的腹痛。

2.腹胀

患者肿瘤组织增大可挤占腹腔空间,同时有可能产生较多的腹水,从而导致患者腹部膨胀。

3.体重减轻

肿瘤细胞持续增殖可消耗较多的营养物质,长此以往可导致患者体重减轻、体型消瘦。

4.不规则阴道出血

卵巢癌变可导致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并累及子宫,有可能引起不规则阴道出血。

病因

卵巢癌的病因通常包括遗传、激素刺激、环境影响等。

1.遗传

卵巢癌的形成过程与林奇综合征、利–弗劳梅尼综合征、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有关,故患有此类遗传病的人群属于卵巢癌的高危人群。

2.激素刺激

自身滥用含雌激素的药物、保健品等均可影响激素水平变化并引起卵巢癌。

3.环境影响

具有长期吸烟、高脂饮食、过度肥胖等危险因素的人群患卵巢癌风险较大。

就医

卵巢癌的就医过程分为观察症状、询问病史、完善检查等。

1.观察症状

患者出现下腹部坠胀疼痛、食欲下降、尿频等不适症状时可以至妇产科、消化内科、泌尿科、外科等就诊,疑诊为卵巢癌时则应至妇科、妇科肿瘤专科就诊。

2.询问病史

医师通常会询问患者是否患有相关的妇科疾病,是否有家族成员患卵巢癌及相关的遗传疾病,近期是否在接受激素相关治疗。

3.完善检查

患者就医后通常需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项目,医师结合检测结果可以诊断卵巢癌。

治疗

卵巢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

1.手术治疗

手术是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一般早期卵巢癌患者可进行全面分期手术,中晚期及部分复发患者可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

2.化学治疗

化疗是卵巢癌的辅助治疗手段,常用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注射液、注射用顺铂、依托泊苷胶囊等。

3.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可用于部分复发卵巢癌患者的姑息治疗,但不良反应较为明显。

日常

卵巢癌的日常护理方法包括家庭护理、改善生活方式、病情监测等。

1.家庭护理

家属需注意安抚患者以消除负面情绪,引导其配合治疗,同时需注意调整患者饮食,减少脂肪摄入量。

2.改善生活方式

患者平时需注意休息,避免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但可以适当进行轻缓运动。

3.病情监测

卵巢癌患者在术后需注意观察有无不适症状,同时需定期进行规范检查,防止癌细胞发生转移。

预防

卵巢癌没有针对性的预防手段,但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或可降低发病风险。

1.调整饮食

女性应限制脂肪摄入量,减少食用油炸食品、动物肥肉、动物内脏等食物,同时需避免随意服用含激素的药物和保健品。

2.改善生活习惯

女性平时需避免吸烟、酗酒,同时需适当增加运动量以控制体重。

3.定期体检

女性每年需进行1-2次体检,患相关妇科疾病或具备高危因素的人群应适当缩短体检间隔时间。

诊断

医师根据B超检查、后穹窿穿刺腹水脱落细胞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等项目的检查结果可以诊断卵巢癌。

1.B超检查

进行B超检查时发现局部出现疑似囊肿或实性结节的异常回声通常提示有癌变风险。

2.后穹窿穿刺腹水脱落细胞检查

后穹窿穿刺腹水脱落细胞检查是直接抽取盆腔子宫直肠陷凹的积液进行细胞涂片检查,一般发现癌细胞即可确诊癌变。

3.病理组织学检查

病理组织学是指切取病变组织进行镜下检查,是诊断卵巢癌的金标准。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