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属于异质性心肌病,主要是左心室或者双心室发生扩大,同时伴随收缩功能障碍,发病原因有多种,疾病可分为多种类型。
扩张性心肌病包括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等。若患者受到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感染,会导致心肌损害,会引起扩张性心肌病。其次此疾病的发生与心肌炎、结节病、内分泌以及代谢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扩张型心肌病属于异质性心肌病,主要是左心室或者双心室发生扩大,同时伴随收缩功能障碍,发病原因有多种,疾病可分为多种类型。
扩张性心肌病包括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等。若患者受到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感染,会导致心肌损害,会引起扩张性心肌病。其次此疾病的发生与心肌炎、结节病、内分泌以及代谢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
症状
扩张型心肌病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端坐呼吸等,具体分析如下:
呼吸困难
患者心脏射血功能下降,心脏泵血减少,会导致心肌供血供氧不足,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尤其是运动时症状加重。
下肢水肿
扩张型心肌病会导致心脏功能异常,易引起右心衰竭,使右心功能不全,从而出现下肢水肿的现象。
端坐呼吸
患者心室收缩力下降,体液潴留,导致心排出量不足、心室充盈压过高,会使患者出现端坐呼吸的情况。
病因
扩张型心肌病与感染、炎症、营养元素缺乏等因素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感染
若患者免疫力低下,受到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会导致心肌细胞损伤,易引起扩张型心肌病。
炎症
若患者本身存在过敏性心肌炎、巨细胞性心肌炎、结节病、皮肌炎等炎症,也会增加扩张型心肌病的患病风险。
营养元素缺乏
若患者平时不注意营养元素的均衡摄入,体内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易导致扩张型心肌病。
就医
扩张型心肌病的就医指征包括出现不适症状、存在原发疾病、既往病史等,具体分析如下:
出现不适症状
若患者近期出现呼吸困难、腹胀、下肢水肿、心悸、头晕等症状,需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
存在原发疾病
若患者存在心肌炎、皮肌炎、系统性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近期出现下肢水肿、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诊。
既往病史
若患者既往存在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史,近期出现胸痛、咯血、持续性低血压等情况,需积极就医。
治疗
扩张型心肌病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其它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一般治疗
患者平时应避免抽烟、避免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同时应适当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药物治疗
患者若存在体液潴留的情况,需应用利尿剂治疗,如托拉塞米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布美他尼注射液等。
其它治疗
患者也可通过心脏再同步化、免疫学治疗、心脏移植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日常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多休息、定期复查等,具体分析如下:
注意饮食
患者日常应注意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如米汤、米粥、面条等,减少钠盐的摄入,避免进食咸菜、咸鱼、腊肉等腌制品。
多休息
患者平时需多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的睡眠时间维持在6-8小时左右,避免身体过度疲劳。
定期复查
患者需定期到医院进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疾病的控制情况。
预防
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方式预防扩张型心肌病,具体分析如下:
调整生活方式
健康人群平时应适当锻炼身体,坚持做有氧运动,如跳绳、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其次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防止身体过于疲劳。
调整饮食
平时应减少钠盐的摄入,控制腌制品的摄入量,同时要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元素的均衡摄入。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若患者存在心肌炎,需及用使用营养心肌类药物、减轻心脏负荷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防止引起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诊断
扩张型心肌病可通过查体、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具体分析如下:
查体
若患者在查体时发现肺部有湿罗音,心音有杂音,下肢或者全身出现水肿,说明可能患有扩张型心肌病。
实验室检查
患者可进行血生化、甲状腺功能、心肌酶学等实验室检查,可排除继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影像学检查
患者需进一步做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胸部X线、冠状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