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是化脓性致病菌侵入颅内引起的脑膜炎症性病变。
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属于严重感染性疾病,同时也是造成儿童时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病主要为爆发性或急性起病,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B型、大肠杆菌、厌氧杆菌等。患者会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早期接受规范治疗后通常预后良好。
日常应做好患者病情监护,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期就医复诊。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化脓性脑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是化脓性致病菌侵入颅内引起的脑膜炎症性病变。
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属于严重感染性疾病,同时也是造成儿童时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病主要为爆发性或急性起病,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B型、大肠杆菌、厌氧杆菌等。患者会有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早期接受规范治疗后通常预后良好。
日常应做好患者病情监护,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期就医复诊。
症状
化脓性脑膜炎的症状有全身感染症状、颅内压增高表现、脑膜刺激征、局灶症状以及其他症状等。
1、全身感染症状
表现寒战、发热或肌肉酸痛、乏力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
2、颅内压增高表现
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3、脑膜刺激征
以颈项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阳性为主要表现。
4、局灶症状
患者会有偏瘫、失语等症状。
5、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身上会有皮疹表现,开始时为弥散性红色斑丘疹,主要分布在躯干、双腿、结膜等部位,会迅速转为皮肤瘀点。感染侵及大脑皮层会引发癫痫发作。
病因
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因是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B型等,其他的致病菌还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杆菌等。
致病菌可能来自于心、肺等其他器官,经过血液循环侵犯脑组织蛛网膜下腔,细菌大量繁殖会引发化脓性脑膜炎。如果患者存在椎骨、颅骨、脑组织感染,致病菌会直接蔓延至蛛网膜下腔。人体的蛛网膜下腔是相对密闭的环境,若是患者颅骨、鼻窦等部位发生骨折,会导致致病菌感染此处,引发化脓性脑膜炎。
另外,部分手术也有可能会引发化脓性脑膜炎,如开颅手术、脑室外引流术、腰椎穿刺术等。
就医
化脓性脑膜炎一般起病较急,患者会有突发寒战、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要立即就医接受诊治。
其次,若患者有持续发热症状,使用药物后不能完全缓解或是药效过后体温反复升高,伴有剧烈呕吐且症状逐渐加重时,需要立即就医。若患者已经出现高热头痛一段时间,症状突然明显加重,伴有意识不清、抽搐等情况时,需要立即将其送往神经内科或急诊科就诊。
确诊是化脓性脑膜炎的患者需要及时接受治疗,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定期复诊。
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对于存在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需要进行吸氧治疗,同时需要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避免病情加重。
2、药物治疗
该病诊断一旦成立,需要积极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若病原菌未明确,可以选用广谱抗生素处理,常用的药物有氨苄西林、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等;也可以使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抑制炎性因子释放。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可以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等药物脱水降颅压。
3、手术治疗
脑膜炎后期继发交通性脑积水或阻塞性脑积水患者可以通过脑室引流的方式治疗。
日常
化脓性脑膜炎要注意做好家庭护理、日常生活管理、病情监测等。
1、家庭护理
病情急性期,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家属应在一旁陪护。有高热症状的患者进行物理降温的同时需要补充水分及能量。
2、日常生活管理
患者饮食需要清淡、易消化且富有营养,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不要食用冰箱内没有彻底加热的肉类、奶制品等食物。病情恢复期间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保持适当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3、病情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生命体征以及后遗症的病情变化,遵医嘱定期复查,有助于医生能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增减衣物、注射疫苗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
1、注意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避免进食生冷的食物,避免食用没有彻底加热的肉类、未加工的奶制品等食物,以免感染李斯特菌。
2、及时增减衣物
及时根据温度变化增添衣物,以免受凉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3、注射疫苗
注射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等可以降低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率。
诊断
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脑电图检查等方式可以诊断是否存在化脓性脑膜炎。
1、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通过屈颈试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被动屈曲脖子受限的情况,如果有,考虑是颈强直。患者同时存在Kerning征阳性时,也可作为诊断依据。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中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为(10-30)*10^9/L,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会有中性粒细胞升高的现象。脑脊液外观混浊或毛玻璃样,也可呈血性,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通常为(1000~10000)*10^6/L。脑脊液中蛋白质升高,糖含量下降,氯化物降低。脑脊液涂片及培养检查,涂片易找到大肠埃希菌和B族链球菌,培养阳性有助于确诊。
3、影像学检查
头颅MRI可以明确颅内病灶情况。通常患者早期MRI结果呈正常,随着病情进展,MRI的T1加权显示蛛网膜下腔高信号,可为不规则强化。T2加权呈脑膜高信号,后期会显示弥漫性的脑膜强化。
4、脑电图检查
背景活动是否有弥漫性慢波可以明确脑实质功能障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