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脏器和多系统。
红斑狼疮好发于女性,尤其是20-40岁的女性。本病特征性的症状是面颊部出现蝶形红斑,同时可伴有发烧、乏力、厌食、肌肉疼痛、体重下降、全身水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症状。
现有的医疗水平还不能彻底治愈红斑狼疮,但是多数患者在经过系统治疗后能够控制临床症状,预防重要脏器损伤,甚至可以达到正常生育的目的。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医保
概述
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脏器和多系统。
红斑狼疮好发于女性,尤其是20-40岁的女性。本病特征性的症状是面颊部出现蝶形红斑,同时可伴有发烧、乏力、厌食、肌肉疼痛、体重下降、全身水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症状。
现有的医疗水平还不能彻底治愈红斑狼疮,但是多数患者在经过系统治疗后能够控制临床症状,预防重要脏器损伤,甚至可以达到正常生育的目的。
症状
红斑狼疮可分为皮肤型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具体症状需要根据疾病类型判断。
1、皮肤型红斑狼疮
一般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表现为面颊部蝶形红斑、丘疹、紫癜、瘙痒以及纳差、口腔溃疡、关节疼痛等;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可导致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环形、弧形红斑,上面可覆盖鳞屑,同时会伴有口干、眼干等症状;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是红斑、关节疼痛、脱发、皮下结节等。
2、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可以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如皮肤与黏膜症状有蝶形红斑、溃疡、皮疹等;肌肉、关节症状有肌无力、活动受限等;血液系统症状有淋巴结肿大、出血等;心血管系统症状有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等。
病因
红斑狼疮的病因暂时还不明确,主要认为其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雌激素水平等有关。
1、遗传因素
红斑狼疮的发病有家族聚集性,患者亲属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因此说明本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2、环境因素
如果生活在气候比较炎热的地区,皮肤经常受到暴晒,则可能会使部分皮肤细胞凋亡,导致抗原暴露,进而会诱发红斑狼疮。
3、雌激素水平
若因为妊娠、服用雌激素制剂等因素而造成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则可能会引发或者加重红斑狼疮。
就医
如果发现自己面部出现蝶形红斑,且持续不能消退,甚至伴有乏力、头晕、恶心、厌食、体重下降等全身不适症状,需要考虑患有红斑狼疮。患者应该及时去风湿免疫科面诊医生,告知相关症状以及既往疾病史、家族史等重要信息,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完善血常规、尿常规、抗核抗体谱、超声、CT、磁共振成像、病理活检等检查,从而明确诊断是否患有红斑狼疮。
虽然本病暂时还不能彻底治愈,但是生存率和之前相比已经大大提高,多数患者可以实现长期生存。
治疗
红斑狼疮的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日常生活管理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平时外出时应该注意防晒,因为紫外线可能会加重病情。其次,应该戒烟戒酒,尽量不要食用容易引起光敏反应的食物或者药物。
2、药物治疗
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轻者主要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疟药和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重者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控制病情。对于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可以外用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药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药物延缓皮损进展,效果不佳时可以配合口服泼尼松片、维A酸片、氨苯砜片等药物治疗。
3、日常生活管理
患者日常可以适当锻炼,不可久坐不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有过大的压力。睡眠要充足,不要熬夜。
日常
红斑狼疮患者在饮食、运动、情绪、治疗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注意事项。
1、饮食
患者应该适当摄入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的食物;也不可摄入光敏性食物,如莴苣、茴香、芒果等。
2、运动
患者日常可以适当锻炼,否则长期不动会造成骨矿物质流失、耐力减退,反而更容易出现疲劳感。
3、情绪
患者平时要保持情绪稳定,不可过度焦虑、紧张等,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
4、治疗
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患病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减药、停药或换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预防
红斑狼疮并没有确切的预防方案,但是坚持运动、注意防晒、保持激素水平稳定等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红斑狼疮。
1、坚持运动
日常可以坚持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登山、打球等,从而增强体质,避免出现红斑狼疮。
2、注意防晒
在外出时应该通过打伞、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等方式进行防晒,避免长时间的紫外线暴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红斑狼疮。
3、保持雌激素水平稳定
平时需尽量保持雌激素水平稳定,不可长期服用雌激素制剂,以免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进而诱发红斑狼疮。
诊断
红斑狼疮需要结合症状、病史、临床检查等多个方面进行诊断。
1、症状
若出现面颊部蝶形红斑、溃疡、瘙痒等症状,甚至伴有乏力、头晕、胸闷、关节肌肉疼痛、血尿等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症状,则要考虑患有红斑狼疮。
2、病史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询问家族史和其它既往史后,一般能够初步诊断红斑狼疮。
3、临床检查
患者在进行血常规、尿常规、抗核抗体谱、超声、CT、腰椎穿刺、组织病理学等检查后,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可以诊断是否患有红斑狼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