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

疾病百科

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脏器和多系统。

红斑狼疮好发于女性,尤其是20-40岁的女性。本病特征性的症状是面颊部出现蝶形红斑,同时可伴有发烧、乏力、厌食、肌肉疼痛、体重下降、全身水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症状。

现有的医疗水平还不能彻底治愈红斑狼疮,但是多数患者在经过系统治疗后能够控制临床症状,预防重要脏器损伤,甚至可以达到正常生育的目的。

名称

红斑狼疮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多发人群

育龄期女性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是否遗传

与遗传基因有关

相关症状

面颊部蝶形红斑 瘙痒 发热 乏力 疲倦 厌食 体重下降 脏器损伤

相关疾病

关节炎 痛风 风湿病

相关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抗核抗体谱 超声检查 CT检查 腰椎穿刺 组织病理学检查

医保

概述

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脏器和多系统。

红斑狼疮好发于女性,尤其是20-40岁的女性。本病特征性的症状是面颊部出现蝶形红斑,同时可伴有发烧、乏力、厌食、肌肉疼痛、体重下降、全身水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症状。

现有的医疗水平还不能彻底治愈红斑狼疮,但是多数患者在经过系统治疗后能够控制临床症状,预防重要脏器损伤,甚至可以达到正常生育的目的。

症状

红斑狼疮可分为皮肤型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具体症状需要根据疾病类型判断。

1、皮肤型红斑狼疮

一般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表现为面颊部蝶形红斑、丘疹、紫癜、瘙痒以及纳差、口腔溃疡、关节疼痛等;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可导致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环形、弧形红斑,上面可覆盖鳞屑,同时会伴有口干、眼干等症状;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是红斑、关节疼痛、脱发、皮下结节等。

2、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可以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如皮肤与黏膜症状有蝶形红斑、溃疡、皮疹等;肌肉、关节症状有肌无力、活动受限等;血液系统症状有淋巴结肿大、出血等;心血管系统症状有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等。

病因

红斑狼疮的病因暂时还不明确,主要认为其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雌激素水平等有关。

1、遗传因素

红斑狼疮的发病有家族聚集性,患者亲属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因此说明本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2、环境因素

如果生活在气候比较炎热的地区,皮肤经常受到暴晒,则可能会使部分皮肤细胞凋亡,导致抗原暴露,进而会诱发红斑狼疮。

3、雌激素水平

若因为妊娠、服用雌激素制剂等因素而造成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则可能会引发或者加重红斑狼疮。

就医

如果发现自己面部出现蝶形红斑,且持续不能消退,甚至伴有乏力、头晕、恶心、厌食、体重下降等全身不适症状,需要考虑患有红斑狼疮。患者应该及时去风湿免疫科面诊医生,告知相关症状以及既往疾病史、家族史等重要信息,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完善血常规、尿常规、抗核抗体谱、超声、CT、磁共振成像、病理活检等检查,从而明确诊断是否患有红斑狼疮。

虽然本病暂时还不能彻底治愈,但是生存率和之前相比已经大大提高,多数患者可以实现长期生存。

治疗

红斑狼疮的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日常生活管理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平时外出时应该注意防晒,因为紫外线可能会加重病情。其次,应该戒烟戒酒,尽量不要食用容易引起光敏反应的食物或者药物。

2、药物治疗

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轻者主要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疟药和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重者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控制病情。对于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可以外用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药物、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药物延缓皮损进展,效果不佳时可以配合口服泼尼松片、维A酸片、氨苯砜片等药物治疗。

3、日常生活管理

患者日常可以适当锻炼,不可久坐不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有过大的压力。睡眠要充足,不要熬夜。

日常

红斑狼疮患者在饮食、运动、情绪、治疗等方面都有相应的注意事项。

1、饮食

患者应该适当摄入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的食物;也不可摄入光敏性食物,如莴苣、茴香、芒果等。

2、运动

患者日常可以适当锻炼,否则长期不动会造成骨矿物质流失、耐力减退,反而更容易出现疲劳感。

3、情绪

患者平时要保持情绪稳定,不可过度焦虑、紧张等,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

4、治疗

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患病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减药、停药或换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预防

红斑狼疮并没有确切的预防方案,但是坚持运动、注意防晒、保持激素水平稳定等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红斑狼疮。

1、坚持运动

日常可以坚持进行有氧运动,如跑步、登山、打球等,从而增强体质,避免出现红斑狼疮。

2、注意防晒

在外出时应该通过打伞、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等方式进行防晒,避免长时间的紫外线暴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红斑狼疮。

3、保持雌激素水平稳定

平时需尽量保持雌激素水平稳定,不可长期服用雌激素制剂,以免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进而诱发红斑狼疮。

诊断

红斑狼疮需要结合症状、病史、临床检查等多个方面进行诊断。

1、症状

若出现面颊部蝶形红斑、溃疡、瘙痒等症状,甚至伴有乏力、头晕、胸闷、关节肌肉疼痛、血尿等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症状,则要考虑患有红斑狼疮。

2、病史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询问家族史和其它既往史后,一般能够初步诊断红斑狼疮。

3、临床检查

患者在进行血常规、尿常规、抗核抗体谱、超声、CT、腰椎穿刺、组织病理学等检查后,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可以诊断是否患有红斑狼疮。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