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症通常指高脂血症,是指机体血浆中的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超出正常水平。
临床上根据脂蛋白升高的类型将高脂血症分为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根据病因将其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继发性高脂血症。发病通常与遗传、饮食不当、内分泌异常、酗酒等有关,多见于肥胖、中老年人群。患者通常会出现黄色瘤、眼底改变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等并发症。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高血脂症通常指高脂血症,是指机体血浆中的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超出正常水平。
临床上根据脂蛋白升高的类型将高脂血症分为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根据病因将其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继发性高脂血症。发病通常与遗传、饮食不当、内分泌异常、酗酒等有关,多见于肥胖、中老年人群。患者通常会出现黄色瘤、眼底改变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等并发症。
症状
高血脂症通常叫做高脂血症,通常会出现黄色瘤、角膜环、头晕乏力、肝脾肿大等症状。
1.黄色瘤
体内血脂水平较高,脂肪在皮肤下积聚,形成黄色的凸起,多出现在眼睑周围。
2.角膜环
脂质沉积在角膜外缘,导致局部出现灰白色、白色的环状物。
3.头晕乏力
脂质沉积在血管腔内,引起管腔狭窄、闭塞,影响脑部供血,脑组织缺血会出现头晕、眼花、乏力等症状。
4.肝脾肿大
大量脂质在肝脾部位沉淀,导致脏器体积增大,通过触诊可发觉,部分患者可伴有胀痛感。
病因
高血脂症临床上称为高脂血症,通常是由于遗传因素、饮食不当、肥胖、内分泌异常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
高脂血症具有家族聚集倾向,若直系亲属中有人患病,自身的患病风险高于常人。
2.饮食不当
长期进食高脂食物,摄入的脂肪无法完全消耗,会积聚在体内,引起血脂增高,导致发病。
3.肥胖
肥胖人群低密度脂蛋白产生增多,肝脏合成胆固醇增加,会引起血脂增高,增加发病风险。
4.内分泌异常
若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胰腺炎等疾病,存在代谢异常,导致体内的脂肪酸无法正常代谢,引起发病。
就医
高血脂症又叫作高脂血症,就医指征有血脂增高、出现头晕乏力症状、存在心脑血管并发症等。
1.血脂增高
血脂水平增高,超出正常范围,无论是否存在不适均需前往医院进行诊治。
2.出现头晕乏力症状
近期出现头晕、乏力症状,长时间未缓解,且逐渐加重,应及时就医。
3.存在心脑血管并发症
伴有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需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引起心脑血管意外。
治疗
高血脂症一般指高脂血症,可进行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限制每日的热量摄入,适当运动,促进体内脂肪的消耗,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药物治疗
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辛伐他汀片等药物降低血脂,使用非诺贝特胶囊、苯扎贝特片等药物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水平,控制病情。
3.手术治疗
若患者伴有严重肥胖,可进行袖状胃切除、胃旁路手术等,帮助减轻体重,改善机体代谢,避免病情加重。
日常
高脂血症日常应注意饮食、合理运动、规范治疗、监测病情等。
1.饮食
日常饮食需限制脂肪的摄入,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限制饮酒,避免加重肝脏负担。
2.合理运动
进行慢跑、游泳、骑单车等运动,促进体内脂肪的代谢消耗,减轻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3.规范治疗
遵医嘱服药治疗,不可私自更改服药剂量,切忌自行停药,以防影响治疗效果。
4.监测病情
定期测量体重、血压、血脂等,观察病情发展,若血脂短时间内大幅增高需及时就医。
预防
高血脂症可通过合理饮食、健身运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方式进行预防。
1.合理饮食
日常饮食需营养均衡,三餐定时,避免暴饮暴食,限制糖分、脂肪、盐分的摄入,不可酗酒。
2.健身运动
适当运动健身,尽量保证每天进行30分钟的中强度运动,有利于将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若患有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需积极治疗,以防影响脂肪的代谢,增加发病风险。
诊断
高血脂症一般称为高脂血症,可通过血脂检查、脂蛋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
1.血脂检查
抽取血液检测其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若超出正常范围,即可做出诊断。
2.脂蛋白检查
检测血浆中是否存在乳糜微粒,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3.影像学检查
进行冠脉造影、X线等检查,可了解患者是否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