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炎是指唇部组织出现的炎症,多在春冬季节发生,难以彻底治愈。
临床上根据唇部外观改变将唇炎分为糜烂性唇炎、脱屑性唇炎、湿疹性唇炎,根据发病时间将其分为急性唇炎,慢性唇炎。发病通常与饮食不当、物理刺激、药物损伤、精神异常等因素有关,可出现脱皮、糜烂、渗出、肿胀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口唇黏膜反复糜烂、出血,部分唇炎迁延不愈可出现癌变。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唇炎是指唇部组织出现的炎症,多在春冬季节发生,难以彻底治愈。
临床上根据唇部外观改变将唇炎分为糜烂性唇炎、脱屑性唇炎、湿疹性唇炎,根据发病时间将其分为急性唇炎,慢性唇炎。发病通常与饮食不当、物理刺激、药物损伤、精神异常等因素有关,可出现脱皮、糜烂、渗出、肿胀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口唇黏膜反复糜烂、出血,部分唇炎迁延不愈可出现癌变。
症状
唇炎通常会出现干燥脱屑、糜烂渗出、感觉异常、疼痛等症状。
1.干燥脱屑
口唇黏膜干燥,可出现脱屑,严重者出现鳞屑,在冬季较为明显。
2.糜烂渗出
唇部黏膜出现糜烂,出现渗血、渗液,黏膜颜色潮红,后期可出现结痂。
3.感觉异常
部分患者由于过敏导致发病,周围神经血管出现水肿,导致嘴唇感觉异常,出现麻木、烧灼等感觉。
4.疼痛
局部黏膜损伤,受刺激时可出现疼痛,进食时较为明显。
病因
唇炎通常是由于物理化学刺激、精神因素、感染、过敏等因素引起。
1.物理化学刺激
若唇部长时间受到摩擦,或受到紫外线、高温、化妆品等刺激,可导致局部黏膜出现损伤,防御力下降,易出现唇炎。
2.精神因素
长期伴有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会增加唇炎出现的风险。
3.感染
口腔卫生护理不当,易滋生细菌,若波及口唇部位,可引起炎症,导致发病。
4.过敏
唇部接触花粉、宠物皮屑等物质引起超敏反应,导致局部黏膜出现炎症,引起唇炎。
就医
唇炎的就医指征有唇部出现肿痛干裂症状、唇部感觉异常、唇部出现溃疡等。
1.唇部出现肿痛干裂症状
嘴唇部位出现红肿、疼痛,黏膜表面出现脱屑、鳞屑,无法自行缓解,需要就医。
2.唇部感觉异常
自觉嘴唇麻木,或出现烧灼感,且黏膜出现异常改变,需要前往医院诊治。
3.唇部出现溃疡
口唇黏膜出现溃疡,伴有渗液,且糜烂部位长时间不愈合,或出现进行性加重,应该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治疗
唇炎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促进康复。
1.一般治疗
避免啃咬嘴唇,降低化妆品使用频率,避免进行辛辣刺激的食物,减少日晒。
2.药物治疗
若脱屑明显,可使用金霉素、曲安奈德等药物进行治疗,如伴有渗出,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湿敷,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B类药物进行治疗,可以促进黏膜的生长,伴有细菌感染者,使用甲硝唑、米诺环素等药物抑制感染,缓解炎症。
3.物理治疗
进行微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
日常
唇炎日常应该注意饮食、避免物理刺激、监测症状改变等。
1.饮食
避免进食辣椒、芥末、生蒜、花椒等刺激性食物,禁止饮酒,以防刺激损伤的黏膜,注意补水,缓解口唇干燥现象。
2.避免物理刺激
避免频繁咬嘴唇,治疗期间不可化妆,避免使用温度过高的水清洁嘴唇,减少黏膜受到的刺激。
3.监测症状改变
注意观察口唇黏膜表现,若红肿、脱屑、渗出、糜烂等症状减轻,表示病情出现好转。
预防
唇炎可通过合理饮食、减少物理化学刺激、加强防护等方式进行预防。
1.合理饮食
避免进食过烫、辛辣的食物,不可酗酒,清淡饮食,减轻口唇黏膜受到的刺激,增加维生素的摄入,有利于黏膜的修复。
2.减少物理化学刺激
避免咬嘴唇行为,不可自行撕落嘴唇上的脱屑、结痂,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妆品。
3.加强防护
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紫外线的照射,天气干燥时可涂抹润唇膏,避免黏膜干燥、开裂。
诊断
可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病理组织活检等方式对唇炎进行诊断。
1.体格检查
观察口唇黏膜,若出现皲裂、鳞屑、脱屑、红斑、出血等症状,且患者自觉疼痛、麻木、烧灼感,可做出初步诊断。
2.血常规检查
抽取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判断机体是否存在感染,并明确感染类型。
3.病理组织活检
若疾病迁延不愈,存在癌变的倾向,可采取病变组织进行活检,明确病变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