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急火攻心而死被识破
早上8点半,王军到村委会找村支书开具儿子的死亡证明。村支书问怎么回事,王军说儿子是急火攻心死的,村支书感觉不太正常,打电话报了警。
当日,警察将王军和李红带走调查。通州区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尸体检验鉴定书证明,小刚符合机械性窒息死亡,被他人用软性物体闷口鼻及用软性条索类物体勒压项部均可以形成。次日,王军被警方刑事拘留,后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公诉。
案件开庭时,王军表示认罪。法院认为,王军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王军到案后如实供述所犯罪行,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2014年7月23日,通州法院一审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王军有期徒刑两年。宣判后,王军没有上诉,开始服刑,其刑期自2013年12月21日起至2015年12月20日止。
□邻居说法
儿子惹事继父花钱给平
“他们两口子对儿子没的说,这么多年没看过他家男的打骂儿子。”村民张老汉和王军夫妇做邻居多年,他说自己虽然不知道案发具体经过,但是相信王军一定是失手才捂死继子的。
张老汉告诉记者,虽然王军、李红都是残疾人,但是特别能吃苦。这些年来,李红经营理发店,王军做小生意,“收铁、卖肉、修车、开摩的,什么都干。别看 他走路左右晃,用腰提着腿,干活卖力着呢”。张老汉说,这对残疾人夫妇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村里置办了四处房屋,部分出租赚租金。夫妻俩的关系和睦,与乡亲 们的关系也很好。
张老汉说,小刚从小脑子就不太正常,游手好闲就知道玩,还总惹事。他记得在小刚20岁时,和几名男青年打架,把人打流血了。李红和王军没有埋怨小刚, 一边道歉一边陪伤者去医院。小刚事后还拿刀跑到医院要继续砍人。有人报警后,王军怕小刚被警察带走,将刀夺下来揣自己怀里,死死拉着小刚的手,让他不要再 冲动。
李红家附近超市的老板娘也说,小刚20多岁了,不工作,全靠残疾父母养活。她经常看到李红起早给儿子买早饭,“她说自己做的面条、饺子儿子都吃腻了,得换着样给儿子买着吃”。她说小刚还抽烟,差烟还不抽。小刚有时候离家出走,王军就开着摩的到处找。
多名邻居说,这么多年,他们都没有看到夫妇俩打骂过小刚。案发前几天,小刚忽然像神经病一样在街上瞎骂,不知道骂什么,也不知道骂谁。当知道小刚没了,他们都觉得王军两口子解脱了。
□案外追访
对丈夫等着他出狱相依为命
针对怪不怪丈夫的问题,李红说:“能不怪吗?我自己养的儿子,没了肯定心疼。”
李红说,王军刚进监狱能让家属会见时,她和王军提出了离婚的想法,“我和他说,毕竟是我儿子,不能一点不怨你。”此外,还有人劝她再找个好点的丈夫,也许能再要个孩子,也老有所依。
“他哭了,说他不想离婚,不能没有我。”李红说,过了一个月再去会见时,她发现王军已经没了人样。“如果我坚持要离婚,他的精神支柱就没了,什么都没了。”打那以后,李红再也没谈离婚的事。相反,她选择原谅王军。
“这20多年,他拖着半个身子,帮我把孩子养大,真的特别辛苦。他虽然有错,但是没有错到不可饶恕。”李红说,丈夫曾开着摩的早出晚归去通州拉活赚 钱,回家发现儿子惹事后也不埋怨,总是替儿子出面平事,该赔钱赔钱,该道歉道歉,这让她特别安慰。“我知道他不是故意要害死儿子的,慢慢就不怪他了。毕竟 我们也有20多年的夫妻感情,割舍不下。”
按规定,家属一个月可以会见犯人一次。李红每个月都去看王军,告诉他,自己在等着他。再有半年多,王军就可以出狱了。李红说,她对未来没有太多打算,“两个可怜的人继续相依为命,走一步看一步吧”。
曾梦想花点钱给儿子娶媳妇
李红的命运很坎坷。她8岁丧母,十七八岁认识前夫,很快怀上小刚并结婚。李红说,小刚生下来不到5斤,营养不良还患上了感冒,她因担心小刚活不下来在月子里哭,把本来就不好的视力哭成了残疾。
小刚两岁时,李红的前夫莫名失踪。李红说,她找不到前夫,为了给孩子一个家,在一年多后经人介绍嫁给了王军。
第一次见王军,李红很纠结。她说王军当时25岁,正值壮年却因做木匠时从房上摔下变成截瘫,腰椎以下残疾。她有些失望,同时又觉得王军可怜。在后来的相处中,她感觉王军对小刚很好,她为了孩子就嫁给了王军。
李红说,小刚从小就很笨,10多岁还让大人穿衣服、系鞋带。她带小刚到医院做过智商测试,医生说小刚智商偏低,属于弱智的边缘。小刚读到小学三四年级就辍学了。
“这些年没少和他着急,好的没学会,抽烟、打架都学会了。为了他,我的眼泪都流成河了。”李红说,小刚成年后,他们想让儿子融入社会,花钱送礼给儿子找了保安、工人等工作,可是小刚上两天班就不去了。
“我们也不指望他挣钱,他玩儿,我们就养着他。”李红说,小刚的脾气暴躁,也不知道感恩父母,说话经常顶撞他们。但是他们无怨无悔地付出,“家里置办那些房产都是为了他,怕有一天我们不在了,他没钱生活。”
李红说,案发前一段时间,小刚突然精神不太正常,见谁骂谁。还跑到西单的一个天桥上乱骂,被警察带走。案发当晚,儿子就像着了魔,很恐怖,悲剧就那样发生了……
儿子活着时,李红曾计划给儿子娶个媳妇,“本地不好找,多花点钱找个外地的。他不愿上班,我把理发的手艺教给儿媳妇,我还可以给他们带孩子……”李红 说,她去城里进货时,早早把儿子结婚用的被里、被面买回来,“准备了一大皮箱,就想哪天儿子的婚事成了,打开就能做结婚用的被。”
“我为儿子付出的太多太多,那种辛苦别的父母无法想象,到头来竟落得一场空。”说到这里,李红已经泣不成声。
(文中人物为化名)